那些遠去的炮聲

前 言(1/2)

    人類的曆史有多長,戰爭史就有多長。從上古時的《三略》《六韜》到《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戰爭凝聚了人類智慧的巔峰。無論是戰爭表現出的哲學思想,還是戰爭催生的政治、科技文明的進步,幾千年來,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對戰爭是憎惡的,同時又是喜愛的:憎惡戰爭帶來的災難、生離死別、背井離鄉;喜愛戰爭帶來的捷報、安居樂業、清明盛世。這大概就是辯證法吧,對立而統一。

    父親是一名老兵,從1951年參軍入伍至1976年退出現役,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係列裏的奇葩——高射炮兵從無到有,從有到盛的輝煌。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國土防空保衛戰”“援越抗美”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數次重大戰役。作為親曆者,他和所有卷入戰爭的軍人、平民一樣,目睹了戰爭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苦難和精神上的創傷,所以父親以及父輩的那些老兵是厭惡戰爭,熱愛和平。而作為一名軍人,能親身參加那麽幾場影響世界格局的戰爭,又是幸運的。戰場給了他們更深更廣的情感體驗,戰爭觸發了他們關於人性與生命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個走下戰場的人,絕對不僅僅是重生了一回,因為對於大多數沒有經曆過生與死的洗禮的人來說,更會去關注生命的長度,而往往忽視了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對於“抗美援朝”,後世褒貶不一,尤以近幾年為盛,總有一些聲音試圖否定它。這倒讓我想起了近幾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的長足發展,神舟係列飛船不斷升空。而在1982年,當我國提出參與國際空間站時,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斷然拒絕。這也許說明了事情的本質,一廂情願的追求往往難以如願。和平、尊嚴、發展不是憑空而降,用妥協、綏靖、讓步乞憐友好,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行不通,正如樹欲靜而風不止。我並不是冷戰思維,而曆史就是這樣,戰爭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有時卻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當前國內問題重重,影響甚至製約了我們國家進一步發展,中央發出要不斷深化包括政治體製改革在內的改革呼聲。我們不能因為現有的問題,就質疑過去,否定過去,不能把現階段的問題歸咎於曆史。問題要辯證地看,更要曆史地看,有些事情當時是正確的,到了今天看有些謬誤,然而再過幾十年,今天的謬誤又會顛倒過去。世界在變,人也在變,曆史同樣在發展變化。

    父親參軍的時候,正趕上解放軍從單一的陸軍主體向多軍種、各兵種發展。高射炮作為防空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還處於蹣跚學步階段。經曆了“抗美援朝”後,高射炮兵種積累了經驗,並由此擴充壯大,以星火燎原之勢一躍成為國防組成的中堅力量。到“援越抗美”時期,高射炮兵空前壯大,成為美軍飛行員的夢魘。我軍出動空軍、陸軍高炮師、團,海軍高炮獨立營等支隊分批參戰,擊落美空軍、海軍各種型號戰機上千餘架,是當之無愧的敵機“終結者”。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高射炮兵在“援越抗美”中的表現,可謂世界高射炮兵史的巔峰之戰,也是一場謝幕之前的最輝煌演出。可惜,這場戰爭已成為一段被遺忘的曆史,高射炮兵締造的輝煌戰績也逐漸被淡忘,其原因是多反麵的。政治上,中越後來反目,有人感覺此戰打虧了,不願意提;中美關係正常化後,有人怕說此事讓美國人不痛快,不敢提。軍事上,空軍認為天上飛的才是正宗,而在地麵上打飛機那不叫空軍,所以輕視高射炮兵;陸、海軍更把給自己配屬的高射炮兵看作另類。“抗美援朝”湧現出那麽多飛行員戰鬥英雄,而打掉四百多架敵機的高炮部隊鮮有人提及。“援越抗美”主要是高射炮兵作戰,戰史裏才不得不書上一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