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四節 那些聰明的笨人(1/2)

    當我們自以為很聰明的時候,也許才是真的不聰明。

    就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母親一直試圖向我灌輸一個觀念——生活本來就有很多不如意,與其讓自己不開心,還不如放輕鬆,或許結果會更好。

    我曾有一段時間想要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尋找內心深處的安寧,並在那裏邂逅我曾無數次渴望的浪漫意外,可結果是我差點兒做出了一件難以彌補的錯事。

    那天午後,天氣顯得有些煩悶,我一個人百無聊賴地走在那條寬闊的街道上。那時候我還很年輕,什麽事情都不是很懂,當然也不會有人因為我的一個小失誤而計較很久。因此,我甚至一直堅信自己從未有過錯誤的判斷,更不會出現那樣的失誤。可事實上,我錯了,大錯特錯。或者,我從未對過。

    他一個人坐在道路旁邊的一家小店,慢慢地品嚐著當地著名的小吃。因為我也是獨自一個人,便毫不猶豫地走過去詢問是否能在他身邊坐下。他輕輕地點了一下頭,我便毫不猶豫地坐下來等飯菜端上來。我從不計較細節,因此經常也會敗倒在細節上。他那天巋然不動地坐在那裏,表情淡定自若,讓我忍不住一直盯著他看。明知這樣很不禮貌,但我誇張的好奇心一直躲在某處蠢蠢欲動,那時候剛好爆發出來。他太過嚴肅,就像我父親,我一邊四下裏張望,一邊端正地坐著等飯菜端上來。

    很久以後,我再回想起當時的事,依舊覺得自己並不如所想象中的那樣善良、正直。有人突然大叫著有小偷,身上的錢包被偷了。那人突然走過來,一把抓住衣衫並不是十分光鮮亮麗的他,大叫著:“就是這個人偷的,就是他。”我坐在旁邊,看著那個人大聲地嚷嚷,聲稱他就是小偷,讓他把錢拿出來。這時,我才注意到那個所謂的“失主”,正伸出他的另一隻手向旁邊圍觀的人摸去。身處異鄉,人生地不熟,我的膽量並沒有強大到能夠路見不平一聲吼的程度。我悄悄地盯著他的手,企圖用自己的雙眼製止他的行動,可我也沒能看出半點端倪。自以為這從來就是我的弱點,在母親看來,這不過是來自遺傳基因的固執,可這對於我後來的人生路卻是一個重大的挫折來源。如果不曾發生過那件事,我或許就會一直在父母的寵溺中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後來,果然有人被偷了錢包,而他也因此被揪住要送往當地的派出所。所有人都站在那裏,竊竊私語,指指點點。從某些人的對話中,我才知道這個中年男人是一個落魄的流浪漢,租房住在附近,常年依靠撿廢品和做臨時工為生。平時與鄰居之間並沒有很好的交流,行事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單身,且無正當職業,為人孤僻,身有殘疾,這成了將他鎖定為最佳嫌疑犯的重大依據。無論他如何爭辯,或者說無論他如何用雙手比畫,都無法告訴眾人他是無辜的。他是一個聾啞人,腿上似乎還有殘疾,這讓他走起路來並不十分方便,並且他看起來畏畏縮縮,更是具備了一切懷疑對象的特征。我因為小時候與同是聾啞人的表叔住在一起,故而知道這個人身上那種處事不驚的態度不僅來自於年齡的優勢,更多的是上天為他打開的另一扇窗。可是,那時候的我竟然被嚇得開不了口,目不轉睛地看著不遠處怒目圓睜的小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