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四節 相聚不是運氣,而需勇氣(1/2)

    離別還是重聚,取決於你的勇氣。

    我記得有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年輕的時候,女孩和男孩曾經是一對戀人,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雙方父母也默許了兩家之間的親事。清末民初,軍閥割據,可戰火尚未蔓延到那座四麵環山的小城,每天依舊是清晨的陽光與黃昏的熱浪伴隨著少男、少女奔走在林間。兩人一起讀書,一起幫著家裏做農活,一起成長,歲月如此靜好。後來,饑荒席卷整座邊地小鎮,隨處可見的除了屍骨便是一片縞素,四處彌漫的是瘟疫與艾草的混合氣息。戰事、瘟疫、饑荒、逃難成了在每個人心裏徘徊的最主要的幾個名詞。如果他們年齡稍大些,或許會理解那些來自生死本身所包含的恐嚇,以及從天空中低掠而過的寒鴉午夜驚鳴的涵義。沒有誰在乎誰,萬物均為草芥,等待每個人的除了死亡就是逃難。當然,就在那幾年,他們開始了生命中最漫長的一次分離。他們分別坐上父母準備的小驢車,車上裝滿了家裏悄悄帶走的糧食和一些衣物,分別往南北方駛去。他們先是哭鬧,隨後是思念,最後成了煩惱。

    三年後,他們都已成年,但相愛的人早已遠在天邊,生死未卜。遠處戰亂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雖然心中堅信對方一直守望在某個能望盡天下景色的高處,等待著愛人的歸來。可紛紛擾擾,世事無常,雙方最終還是選擇了各自的身邊人。最終,70年後,兩人在故鄉相聚,成就了一段錯過的神話。

    他告訴我說,這段故事是從當地某個報刊上看來的,他也相信故事的真實性。當他告訴我這個情比金堅的故事的結局時,我方才意識到他也不過是在安慰自己。他也在等待,等待一個可能明天會回來,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的女孩。他比我執著,因此一直堅信女孩最終會回到他身邊。下麵是他們的故事。

    男孩和女孩從小一起長大,不過並不是兩小無猜,在一起念書的10年間所說的話加起來不超過10句。兩人可以說得上是宿敵:從小到大,男孩不知道被女孩揍過多少次,而每當雙方家長為他們爭吵不休時,又會驚奇地發現他們早已和好如初,仿佛一切與自己無關一般。就這樣,這一對歡喜冤家度過了漫長的小學、中學的同班歲月。

    到大學時,兩人不再就讀於同一所學校,男孩去了南邊,而女孩則到了北方。那時候,他們之間的聯係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消亡,直到某天男孩忍不住通過共同的朋友聯係到女孩。他打電話過去,剛張口對方就已然辨別出了他,溫柔的聲音一字一句地念出了他的名字。多年後即使他忘記了和她第一次約會時的場景,忘記了和她第一次吵架時的爭論,也無法忘記那天她接過電話時高興的話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