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四節 追隨心意,不留遺憾(2/2)

    可惜,這一切都僅僅停留在他的幻想中,因為生活並不如想象中那麽輕鬆而美好。或者說,生活以另一種形式在向我們展示它本身的美。我們沒有理由去拒絕生活的賜予,自然也就沒有理由去憎恨生活剝奪快樂的權力。

    就在那個空空蕩蕩的房間裏,他站著,身後放著一個碩大的行李箱。他笑了笑,告訴我他將要回家了,所以把一些可能我需要的東西留給我:一個簡易書架、一些書。我本想說,其實我住的地方很小,書架可能放不下,我隻能帶走書。可看到他欲言又止的眼神,我知道他希望我好好保存,或許他會在某一天過來取走。雖然可能這個某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但我還是答應了下來。還記得他當初和我一起買這個書架的時候,他站在家具店的樣板房間裏輕輕地撫摸每一件家居,告訴我說:“哪怕隻是35平米的房間,我也希望它能像這樣,五髒俱全。廚房、衛生間、臥室,在臥室裏放一個小書架,一張書桌……”

    最後,他買下了一套能拆卸的簡易書架,放在他房間的窗台旁邊。把房東閑置在客廳的舊書桌重新刷上油漆,修好椅子,搬來放到房間裏。我陪著他買書架、買書、搬桌椅,然後到樓下買了盒飯。我們坐在書桌旁一起開心地吃著晚飯,聊著未來各自的打算。那一頓飯,他談了自己對未來的家的很多期待,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地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希望。他興奮地拿著筷子,指了指桌上的飯菜,大笑著說:“要是我結婚了,家裏一定會是我做飯,我要買很多本食譜,慢慢學。每天三菜一湯,不重樣。然後,生孩子,教她做菜,孝敬父母。”那時候的場景就仿佛昨天發生的一般,我大聲笑他天真,他一邊反駁我,一邊往我碗裏夾菜。

    後來,直到我送他上車他才告訴我,他父親在家鄉病重,或許這是最後的一麵。因此,他希望能回家待在母親身邊,安慰母親,陪伴母親安度晚年。

    再後來,他回到家打電話告訴我,還沒等他回到家,父親就已經去了。他握著父親僵硬冰冷的手,一遍一遍地呼喚著父親,可是父親已經不可能答應了。隨後,他一個人一邊照顧因傷心而病倒的母親,一邊料理父親的後事。他說,葬禮上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已經不大認識自己了,自己也並不能把所有人都辨別出來。他離家很久了,雖然每年過年都回家,但那是他第一次明白什麽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覺。就在那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上,他第一次感覺到陌生而孤獨。末了,他說,他想在家過上母慈子孝的生活,從此不再漂泊,在家鄉,在那個他熟悉的地方好好度過一輩子漫長的光陰。

    最後,他還是回來了,就在某個黃昏時分。因為我告訴他,我要給他買食譜,讓他做飯給我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