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四節 想走就走的旅行(2/2)

    老師知道,他當時也想家,也希望把妻兒接過來一起生活,然而,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已經快要將他壓倒,他並不希望讓任何人為自己擔心。一個人生活,三餐經常沒有著落,甚至會因為加班而來不及吃上一口熱飯。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雖然事業小有所成,可也積累下了一身的病。就在那段時間,因為店裏出了一些問題,他又要在病床上一邊看供貨商發來的定價單,一邊還要親自計算當天的營業狀況。很多員工離職,營業額直線下降,剩下來的員工要麽不能獨當一麵,要麽就是鬧著要提薪。自己一個人還要忙著訂貨,裏外兩頭忙,兩頭不討好。

    那時候,在很多人看來,他有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店麵,經營批發零售,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甚至在很多人眼裏,他與經常出現在報刊雜誌上的大老板都能劃上等號。老師看到他比同齡人要蒼老很多,老師開始同情起他的處境來,並問他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出乎老師意料的是,他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凡事總要有一個過程,雖然艱苦,但隻要結果值得都是可以的。當初自己邁出了第一步,並且事實證明自己也沒有做錯,那麽,堅持走到最後又有何不可呢?無論是在家努力工作,還是在外漂泊奮鬥,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不枉到這世上走一遭。雖然自己一個人在外生活多年,有時候也會覺得艱苦孤獨,但一旦想到自己的努力能為家庭換來更好的物質享受,也就重新有了奮鬥的動力。

    實際上,老師對於喬生那樣的生活,充滿了向往與敬畏。一方麵,自己事業小有所成且生活安穩舒適,漂泊則意味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以及可能麵臨的巨大犧牲;另一方麵,自己長久以來懷揣著少年時代的理想,而自己自信已然具備了實現的能力,然而,往往人過中年後,就變得更加保守且膽小了起來,因為害怕自己半生所累積的財富、事業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而遭受損害,所以選擇了“不做不錯”的生活模式,過分謹小慎微,留下了不小的遺憾。雖然說人生無所謂對錯,生活是否幸福的標準也並不完全取決於事業是否輝煌,生命的長短也並不會因為一段偉大成就而得到延長,但每當夢裏回想起少年時代闖四方的豪言壯語來,又有些後悔自己過早屈服於生活的大流。

    當然,最後老師並沒有選擇和喬生一樣出門漂泊,也沒能如願完成少年時代的理想,而他選擇將這個故事講給我們聽。這個故事本身並沒有起伏的情節,也缺乏輝煌的結果,但對於當時已經選擇在外漂泊的我而言,卻有著極大的觸動。生命本身的意義,就在於隨時準備著出發。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