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就要舍得讓自己受苦

004 寧靜致遠,對名利看淡些

孔子說過:“富與貴,人之大欲也。”連聖人都承認,名利的誘惑是巨大的,多數人追求名利,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不論是安身還是立命,誰不希望自己有名有利?但凡事有度,過分追求一種東西,就會忘記最初的目標,重視這些東西甚至超過自己的性命。就像《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愛錢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舍不得將一分錢分給妻子女兒,臨終時甚至還想搶神父的金十字架,最終斷送了最後一口氣。 人活於世,難免貪戀一些東西。其中,名與利是眾生執迷的對象。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能看破這兩個字。有人不惜舍棄一切,也要換得青史留名,哪怕是罵名,他也認為好過默默無聞;有人為了攫取金錢,拋棄良心,坑蒙拐騙,為的就是坐擁榮華富貴。這些人沉醉在欲海裏無法自拔,得不到片刻寧靜。 我們花費很多時間用來追求,當我們得到的時候,讓我們放手無疑是困難的,但是,如果這些讓我們迷失方向,我們還要堅守嗎?我們人生的意義隻是手裏所握的東西嗎?心靈就像一塊玻璃,透過它看到世間萬物。如果鍍上一層水銀,能看到的就隻有自己,能想到的就隻是自己的欲望。欲望就像一個無底黑洞,你越是往裏邊填東西,越覺得填不滿。而那層水銀,正是我們不願放下的一切。 當我們清除那層遮擋視線的“水銀”之後,我們的雙眼也會變得清明,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一個外國遊客去了法國,路過一處花園,看到花園裏的植物修剪得非常齊整,整個花園都有別樣的美麗與生氣。她心生羨慕之情,找到花園的花匠,希望能夠高薪聘請他,為自己整理花園。老花匠溫和地搖搖頭,拒絕了她的請求。 遊客有點納悶,自己開出的酬金非常高,遠遠超過在這裏做一個花匠,為什麽老人不願意呢?同去的導遊說:“你知道這位花匠是誰嗎?他就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你說他會不會在意你的高薪?”遊客驚呼:“為什麽一個總統會做花匠?”導遊說:“進退得宜,不正是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嗎?” 當那些位高權重的人放棄權勢和光環的時候,我們會質疑,為什麽我們那麽努力想要得到的東西那些人可以輕言放棄。但是深入地思考一下,我們正處於人生的上升階段,而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經曆得更多,他們領悟的也更多。我們難道不應該從中領會到什麽嗎?急流勇退是一種智慧,安然處世是一種心境。 雖然我們追逐夢想,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時刻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要時時地提醒自己不要偏離初衷,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一顆淡然的心。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名利堪迷,但一顆寧靜的心卻能超越欲望的牢籠,因為心靈向往的是一種更高的境界。就像一個喜歡登山的人,最初帶著好勝心到處尋找高峰,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後卻會覺得這種帶著目的的征服,做多了也沒意思,還不如靜心享受攀登的樂趣,賞周邊的風景,體味到生命的真滋味。 我們終其一生追逐的都是內心的平靜和幸福,想要得到這些,就要將名利看淡一些。當然,我們可以收獲名利和物質,但要記得,那隻是我們生活的附屬品,並非人生的全部內容。名利場都是一時的熱鬧,就像鮮花紅不過百日。一顆寧靜的心,會陪伴你經曆世事,保證你不因物欲迷失,不論冷清還是熱情,它讓你相信生命最美好的部分,就是經曆之後,還有一顆平和空明的心。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