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就要舍得讓自己受苦

001 心靈,需要不斷地去喚醒(1/2)

    當你不順心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當你的生活不如意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當你找不到自己的前進方向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當你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當你感覺到無助的時候,你會怎麽做?不要選擇抱怨,因為當你抱怨的時候,一半人在以你的痛苦為樂,而還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會在乎你的抱怨和痛苦。

    很多人都會采取指責和抱怨等方式來博得別人的同情,以安慰自己脆弱的心靈。但是時間長了,他們的這種情緒就會讓人感覺到反感,於是很多人就會對他們敬而遠之。所以我們需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思想,從而抗擊幹擾。我們要懂得和自己對話,用自己的方式喚醒自己沉睡的心靈,從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在某公司有一位工作認真、積極上進的好員工叫阿旺,他在公司中人緣很好。有一天在下班之後,老板約他一起去吃飯。這一天晚上的氣氛非常好,大家在一起都聊得很開心。他們在聊天的時候談到了他們所處的居住環境,此時阿旺一臉委屈地說:“我現在租住的房子旁邊正在搞裝修,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嗡嗡的聲音,就算是周末我都沒有睡過好覺。而且外邊有很大的風沙,我都不敢開窗子,我都有點受不了這種環境了。”大家聽到之後都很同情阿旺,但是他們又有了新的疑問,有人說:“既然這樣,反正是租住的房子,你為什麽不選擇搬家呢?”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阿旺一樣,本來有選擇的權利,但是我們卻什麽都不做。理想和現實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采取抱怨的方式來博得別人的同情,從而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獲得短暫的快樂。其實這種快樂是不可取的,甚至對自己沒有什麽好處。我們在不斷埋怨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給自己製造痛苦。

    尤其是在職場中的年輕人,他們都喜歡抱怨說:“我現在在公司做了這麽久了,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為什麽老板始終都看不見呢?為什麽他不給我加薪呢?”其實他們不知道他們在抱怨的同時已經為自己製造了很多的痛苦,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解決這些問題。

    人們的抱怨聲中其實包含著其他的含義,那就是:“我是一個受害者,現在所發生的這些事情都讓我感覺到很無奈;我是一個非常無辜的人,我需要別人給予安慰。”但是傾聽者並不會這樣認為,他們也聽不懂這些意思,他們反而會認為隻知道抱怨而不知道找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是生活中的弱者,是需要同情的。很多人就是為了追求被同情的這一點感覺,從而被周邊的人反感和孤立,這實在是一種不明智的舉動。

    與其向別人索取同情,還不如自己努力一些去尋找快樂。如果你感覺自己的工作不是很順利,那麽你可以認真地和自己的上司談一談;如果感覺上下班的路上非常擁擠,那麽你不妨去尋找一條全新的路線;如果你感覺到周圍的施工對你有影響,那麽你不妨重新租一套房子……瞧,你其實可以合理應用自己選擇的權利,將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東西全部避免掉,這樣的話你的抱怨和指責就會少很多。

    其實能夠獲得快樂的方法非常多,但是大多數都是依靠自己強大的內心來實現。你需要將自己的思想集中,然後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另外,你還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以早日發現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弄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麽。

    如果你想要斬斷自己錯誤的意識,就需要經常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能夠做什麽?”能不能回答出來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你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比如你經常在開會的時候發呆,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思索這個問題;還有你平常在休息的時候,也可以思索這個問題,等等。這短短的一個問題就像是一個警鍾一樣,時刻在你的耳邊敲響著,會及時切斷你的錯誤思想,從而讓你始終保持冷靜的思考能力。如果你能夠養成這種捫心自問的習慣,你就能夠時刻攔截錯誤意識,從而避免浪費精力和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