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就要舍得讓自己受苦

003 情要有寸,愛需有度

一位禪師帶著小弟子下山化緣,他們路過一個鶯語花香的園子,一派春日祥和景致,師徒二人正在享受漫步的悠閑,突然聽到一棵高大的樹上傳來一陣哀鳴,舉頭看去,是一窩小鳥因害怕而啼叫。 “這麽小的鳥卻放在這麽高的樹上,難怪會害怕。”小徒弟說。他不忍聽到小鳥的叫聲,就拿了梯子,把鳥窩放在低一些的樹枝上。禪師微笑讚許:“有愛生護生之心,很好。” 第二天,小弟子關心小鳥,偷偷去花園,又聽到小鳥的啼叫。於是,他又將鳥窩放低了一些。如此幾天,小鳥終於心滿意足,發出歡悅的聲音,小弟子終於能夠放下心。 沒過多久,小弟子又一次和師父下山,路過花園,卻聽不到鳥兒的聲音,隻看到低矮樹枝間空蕩蕩的鳥巢和散落的羽毛。原來,鳥巢放得太低,小鳥都被附近的野貓叼走了。禪師搖頭,雙手合十說:“萬物有定分,你過分幫助它們,卻是害了它們。”小弟子懊悔不已。 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想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給對方。可是,給得多了,對方常常覺得承受不住。就像一個燃燒的火爐,一味添加炭火,不會使它更旺,反而可能熄滅燃起的火焰。因為,炭太沉了;因為,爐子裏空間不夠了;因為,看到還有那麽多炭,火焰厭倦了燃燒。愛情有時就像爐中的火焰,不是你給得多,它就會一直光彩動人。 世間有很多人在愛情中願意盡可能付出,希望對方感覺到自己的重要,讓其有一種“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這麽好的”感覺。可惜,愛情並不是擇優錄取。我們經常看到一個人在兩個追求者中,選擇的是看上去不那麽理想的一個,而且選擇者看上去還很幸福。其中滋味,恐怕隻有愛過的人才能了解,旁人看去,不過霧裏看花。 過度的愛對於接受者來說,可能是喜悅,也可能是傷害。就像兩個人麵對麵坐著,一人拿一個杯子,一個人不停給另外一個倒水,而自己的杯子始終空著。最後,一直喝水的人終於受不了了,可能覺得對方給得太多,心存愧疚;可能在一直不停地喝,覺得膩煩;也可能因為自己始終不能為對方做些什麽,找不到存在感。總之,在對方無盡的給予中,他再也感覺不到喜悅。感情走到這個地步,分離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親情、友情等都一樣。當父母給予我們過多的愛的時候,原有的感情就會變質,成為一種溺愛,或是成為我們的一種壓力、負擔,最終成為我們不能承受之重;而朋友之間,如果愛過界,那麽就會過多地幹涉朋友的生活,兩個人最終會產生隔閡。距離產生美,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 我們希望父母疼愛我們,希望朋友關心我們,希望愛人無時無刻不思念我們,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人這樣的個體,無論身邊還是心裏,都有一個安全範圍,在這個領域當中,隻能有我們自己。我們如此,對方也是一樣,將心比心,懂得尊重,才能把握好度。 著名的“刺蝟理論”其實也能夠說明這個道理。刺蝟渾身都長滿了針一樣的刺,天氣冷的時候它們一旦靠在一起,就會被對方身上的刺刺痛。但是,有心人對此進行了觀察,發現它們在相互依靠的時候總是留著一定的餘地,這樣的距離不會刺到對方。它們這種適當的距離不僅能夠給它們帶來溫暖,還不會傷害到其他刺蝟。 學做一個聰明人,不要像他人的影子一樣。每個人心中最高的位置都應該是自己,所以你對於他人來說,也不過是他們人生當中的一部分,或許位置很重要,但並不是他們人生的全部。不要將自己的一切都交付他人,這樣隻能讓自己變得廉價,讓自己沒有立場落腳,自然也得不到別人的珍惜,做個聰明人,保持一些距離,掌握好度,不要靠得太近,付出太多,以免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