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下去視察

趙亮最先去的是煤礦。 汝州的煤礦,也就是後世的平頂山煤礦,那算是中部地區的一個煤礦重要產地了。最重要的是這裏還有鐵礦,而且儲量不小。 趙亮想搞煤鐵聯營,那怎麽看都是豫西南最為合適。 有鐵礦有煤礦,彼此距離相近,對外運輸還有水路相連,而且正好連著陳州。 所以趙亮出手盤下了汝州的三座礦場,那不過是一個開始,牛刀小試! 趙家的這座煤礦出產量並不是很大,之前銷路很好,因為那東家在地方上關係挺深厚的,挖出的煤炭不愁銷路。 可自從煤礦易主了之後,那些客戶就紛紛掐斷了彼此間的往來。 照理說這煤礦都開不下去的,沒有銷路,你挖出的煤炭越多越賠本不是? 可是趙家在拿下一座煤礦的同時還拿下了兩處鐵礦,並且增資三千餘兩白銀將兩座鐵礦配置的煉鐵作坊休整了一番的同時,還拿下了一座煉焦廠,煤礦出產的煤炭在焦炭廠焦化之後全送去煉鐵工坊去了。 如此的,兩座鐵礦——兩座冶鐵工坊——一座煉焦廠——一座煤礦,彼此間倒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路循環。 他們最終生產出的鐵錠連同一部分焦炭,走水路再運抵周家口,成了這兩年規模愈發擴大的鐵匠鋪的原料源泉。 (明清時候以焦炭冶金鑄鐵已經並不罕見。隻不過中國的煤鐵質量太差,不僅鐵礦low,煤礦煉焦後也不太好。當然,焦炭煉鐵也不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不是從煤炭隨隨便便就能換成焦炭的。國內同時間依舊存在著大批煉鐵爐直接用煤炭上陣,那並不是沒原因的) 趙家即便跟汝州本地商圈沒啥大的瓜葛,他們出錢涉足汝州後,也根本談不上賠錢。 相反,這在趙亮眼中還是他大賺了一筆。 想想看兩座鐵礦一座煤礦就包裹了多少精壯勞力?加上兩座冶鐵工坊和一座煉焦廠,趙家別看才涉足汝州,其麾下各類員工的數量就超過了五百人。 而且水路上的事情也進一步為大姑父所經營的‘車馬行’向水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得到消息的管事梁品帶著幾個人人匆忙來到礦場大門處迎接。 他是趙亮姥爺的族侄,趙亮還喊他一聲表舅。 早前在府城做個小雜貨鋪,趙家發跡後就把他挖了過來。 這人能力也就一般般,雖然‘資曆’很老,可到現在也不過管這個煤礦而已。 “見過大爺。”梁品拱手道。 大爺已經是趙家一係人等對趙亮的尊稱了。所有人都這麽叫! “表舅客氣了,你我何須這些虛禮。”趙亮口吻也非常謙和。 趙家進入汝州已經有幾個月了,這麽長時間裏,煤礦一丁點事兒都沒發生,這是梁品的功勞。 而且看梁品現在的樣子,比以前明顯更瘦不少,這就是他辛勤的證明啊。 不過梁品人是瘦了,精神卻很好,一雙眼睛尤其的有神。 自己在趙家熬了好幾年,終於能出來獨當一麵了,這叫他很有成就感。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