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不多奇聞怪談

第2章 俏麗的婢女(1/3)

    唐朝貞元年間,有個地方豪強名叫於頔,這位爺乃是山南東道節度使,相當於現如今的荊襄地區一把手,一屁股在那個位子上穩穩坐了十一個春秋。於大人雖說是名聲在外有點霸道任性,但他深知文化人的力量,尤其擅長籠絡筆杆子,對文人才子那是出了名的好說話。

    這廂有個懷揣文學夢的窮小子崔郊,偷偷地愛上了一個俏麗的婢女,可惜命運捉弄,這女子被賣進了於府,瞬間就成了遙不可及的雲端之人。崔郊心痛欲絕之餘,靈感如泉湧,揮毫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年的《贈去婢》。

    有一天,於頔閑來無事翻到了這首詩,眼前一亮,心頭一震,暗忖道:“哎喲喂,這哪是詩,分明是顆要刻在曆史豐碑上的明珠啊!”於是乎,於大人拍桌而起,非但沒有追究這大膽秀才,反而親自召見崔郊,不僅慷慨地讓崔郊把心上人領回家,還附贈一萬貫銅錢作為聘禮,這一舉動迅速成為坊間熱議的文人佳話。

    於頔自此口碑爆棚,被譽為“山南文壇救星”、“當代孟嚐君再現江湖”,甚至連大名鼎鼎的韓愈都曾覥著臉找他幫忙寫個推薦信啥的。想象一下,要是李白老哥還活在那會兒,沒準也會醉酒揮毫,吟出“寧舍萬戶侯,但求識於襄陽麵”的豪言壯語!

    就這樣,於頔府邸門前每日車水馬龍,文人墨客紛至遝來,想擠破腦袋混個臉熟。可人多了,龍蛇混雜,難免有珍珠蒙塵、英才錯漏的時候,那些真正身懷絕技的隱世高手,說不定就在這一片熱鬧非凡中被淹沒,等待著慧眼識珠者的發掘。

    某個平凡無奇的日子,一位名叫王固的神秘隱士悄然現身,來此拜訪。或許是因為長期蝸居家中與世隔絕,這位王大隱士似乎喪失了基本社交技能,再加上他那木頭般沉默寡言的性格,連最起碼的寒暄客套話都憋不出來。於是乎,在短短幾分鍾緊張而怪異的拜見儀式結束後,他竟然陷入了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境地——隻能尷尬地在原地擺弄自己的腳趾頭。

    麵對如此情景,我們的主人公於頔可是當地軍政界的一把手,總不能陪著這木訥的隱士玩“空氣對話”的遊戲吧?於是,他迅速施展了幾句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便巧妙地送走了這位略顯尷尬的客人。

    時光荏苒,不過數日,於頔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各方文人墨客共襄盛舉。然而,在這場文化精英的聚會中,王固的名字卻意外地從邀請名單上消失了。

    身為有血有肉有尊嚴的人,哪能受得了這般冷落?王固自然是滿心不悅。當夜幕降臨之際,他鼓足勇氣,徑直闖入官署,找到了判官曾叔政——這位相當於節度使副手的重要角色。他請求曾叔政替自己傳個話給於頔,明確表示他決定撤退,不再參與這場看不見硝煙的交際戰。

    當那個油嘴滑舌、人脈通天的判官曾叔政出場時,他對王固的態度那叫一個熨帖,仿佛一團和煦春風瞬間吹散了王固心頭的陰霾,讓他原本蔫掉的心情立馬回溫至陽光普照的狀態。王固眼珠一轉,帶著點兒自嘲和賣關子的腔調對曾叔政說:“聽聞咱們的於頔大人是個稀罕玩意兒的發燒友,所以我這一路風塵仆仆地趕來獻寶,誰知見麵的結果還不如我在家獨自回味的好,唉,真是應了那句‘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的老話。不過既然你這麽熱情,我也不妨露一手,雖然隻是個小魔術,但據說從古至今還沒人見識過呢。”

    曾判官一聽,那顆隱藏在公務繁忙下的八卦之心瞬間被點燃,滿臉堆笑地邀請王固到自家享用一頓家常便飯。幾杯酒下肚,幾碟小菜掃光之後,桌麵收拾得幹幹淨淨,就等著王固的大戲開場。

    王固也不含糊,從懷中變戲法似地抽出一根竹筒和一麵精致小巧的鼓。接下來是一段刻意營造的懸念時刻,王固慢條斯理地拔開竹管口的塞子,拿起一根木棍,輕輕地敲擊起那麵神秘的小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