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上的古渡

第8章 抓了盜墓賊(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馬師傅在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口裏唾沫星子亂飛,“我爺爺,就是掌握洛陽鏟技術的一個,這些人一般世代相傳,過去在職業挖墓者口中有老洛陽鏟的說法,指的就是這些經驗豐富的使用者,我爺爺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由於一些原因,這些世代相傳的老洛陽鏟在現代幾乎絕跡了。但是我的手藝是我爺爺親自傳授的。”

    接著馬師傅眼裏流出了淚水,“可惜呀,他老人家於去年冬天命歸黃泉。”田山虎上前遞上了一條毛巾,馬師傅接過毛巾,擦了淚水之後,又把毛巾捂到了鼻子上。

    田山虎內心裏說:壞了,叫他用毛巾擦個眼淚也就算了,怎麽還要擦鼻涕,可惜了我的毛巾了。

    就在田山虎惋惜之時,“呲——!”的一聲,一團鼻涕擦到了毛巾上,馬師傅內勁一使,手腕一甩,那塊毛巾飛出了窯洞,落到了院子裏。

    惡心的趙一鳴差點吐出來,這讓在坐的人麵麵相覷,無話可說。

    趙一鳴卻暗暗地讚歎,這位的腕力是何等的厲害,這可能和他每天擺弄洛陽鏟有關。

    馬師傅大概疏通了鼻腔,沒有了囔囔的鼻音,接著講解他的洛陽鏟。

    “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陽鏟,再裝上富有韌性的臘木杆,並且接上特製的繩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處,鏟子提起之後,鏟頭內麵會帶出一筒土壤。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我們就會提取到地下不同土層的土壤,再對其進行分析,我們就會知道土壤的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

    嗬,沒想到盜墓賊還真有一套,趙一鳴在一旁聽著暗暗地讚歎。所有的影像資料,也通過趙一鳴衣服上的扣子發射器,發射到了派出所的接收器上。

    窯洞裏烏煙瘴氣,他們五個人,是這煙霧的製造者,也是這煙霧的消費者。

    馬師傅停頓了一下,為自己點燃了一根煙。趙一鳴見狀,也掏出了煙盒,給其餘的三人散了煙,自己也點了一根,抽著煙,聽著馬師傅講課。

    馬師傅嘴裏吐出一口煙後,說道:“大家注意。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文物。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布局。”

    馬師傅說到這裏,嘴角上的肌肉向上跳動了幾下,他可能是有些激動,繼續著他的闊論,“經驗豐富的找寶人,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馬師傅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坑,解釋道:“這就是墓室,洛陽鏟就會從這上邊打進來,就會有聲音通過洛陽鏟傳遞到你的手上,你的手就能感覺出來。”

    馬師傅很自得的把煙支叼到了嘴上吸了幾口,接著說:“此外,挖的古墓不同,挖墓的工具也不同。探漢墓用重鏟,挖唐墓用扁鏟,這扁鏟就像魯智深的月牙鏟。進入漢墓墓室,漢墓多為墓坑,早已塌陷,我們就用滾叉和撇刀。”

    對於這些,趙一鳴聽了似懂非懂,但他還是耐心地聽下去,因為任務在身,也有錢的吸引力,他太缺錢了。他想了想,提問道:“馬師傅,這洛陽鏟是誰發明的?”

    馬師傅把抽剩的煙頭扔到了地上,抹了一把嘴唇,然後說道:“明代中葉就有了洛陽鏟,但那時的洛陽鏟非常的粗糙、不好用。是我舅舅對洛陽鏟進行了一番改造,才發展成為今天的這種好用的洛陽鏟。”

    馬師傅就講開了他舅舅改洛陽鏟的故事。

    “1923年夏季的一天,我的舅舅到一個叫孟津的地方去趕集,轉了一會兒,我舅舅便找了個陰涼地,蹲在了路邊休息。我舅舅平日裏就以挖墓為生,所以就經常想的也是有關挖墓的問題。這時,我舅舅看到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包子鋪。眼見的太陽光直射包子鋪。 賣包子的人,準備搭個涼棚,遮擋太陽光的照射,便拿了個小鏟子在地上打一個小洞,準備栽杆子,搭涼棚。我舅舅對栽杆子打洞的工具,產生了興趣。因為他看到,這個東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帶起很多土。憑著我舅舅的挖墓經驗,馬上意識到,這東西要比平時使用的鐵鏟,更容易探到古墓。於是,我舅舅受到啟發,比照著這個工具做了個紙樣,找到一個鐵匠,照紙樣做了實物。就這樣,第一把洛陽鏟誕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