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蕭雅菲

第92章 真龍九子(1/2)

    如今妖君也泛起嘀咕來了,因為說不準他之前講的那個故事真有可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若是這樣的話,那就麻煩了。

    真龍九子蘊含著無盡的怨念。

    不管他們之前多麽的正直或者善良。

    但如今早就已經變成了惡獸。

    ……

    妖君說道,“咱們先靜觀其變,說不定有逃出去的方法!”

    林楓點點頭,現在也隻能這樣了,他在山林之中等待。

    而很多人仍然在四處尋找著出去的路。

    “吼……”。

    獸吼之聲響徹天地。

    接著地動山搖。

    九獸山都在劇烈的晃動著,仿若有絕世凶魔要出世了一般。

    一股股陰冷而恐怖的氣息彌漫在天地之間,那股氣息實在是太恐怖了,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徹骨的冷意。

    很快,九頭可怕的生靈從九獸山的深處走了出來。

    負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

    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

    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

    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囚牛、“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淵鑒類函》四三八《鱗介部·龍》四引陳仁錫《潛確類書》:“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囚牛好音,形胡琴上。”一般胡琴上刻有獸形,似龍形,為囚牛。

    螭吻,又名鴟尾、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二子。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太平禦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佛祖文殊菩薩曾經有一頭坐騎便是狻猊。

    睚眥,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