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卒過河

第1511章 劍修的方式(2/2)

    數百年的駐守提藍,不可避免的,衡河道統在這裏也有所流傳,但無論是規模還是傳播速度都很有限,局限於某地某個小地方,這一點上和佛教完全不同,也正因為這樣,土著修真門派才能接受他們,不至於怨聲載道,積怨四起。

    道統傳播的根源,在於共同的曆史文化,這裏沒有亙河,也沒有足夠的文化氛圍,所以數百年下來,衡河的四位大法師在這裏的信眾也並不多,當然,他們的注意力也沒放在這裏。

    衡河道統,是個地域性非常強的道統,在衡河界沒有任何道統能對它構成威脅,但如果走出衡河界,他們的這一套也很難被人接受!

    除了,歡-喜佛那些東西吸引住了一些本來就心裏陰暗,別有所圖的家夥。

    四個大法師當然不可能留在提藍上法的山門,哪怕是很堅定的盟友,在道統上的格格不入也讓雙方難以長時間共處,分開修行才是避免齷齪的最好辦法;而衡河道統也不是個尊崇苦修的道統,大部分修士更喜歡富麗堂皇的所在,人群的簇擁,善男信女的包圍,這也是衡河道統組成的一部分。

    於是就在提藍界修了四座廟,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廟,也吸引了一些周邊的信眾,對陌生的東西,就總有去盲從的,自以為高人一等,也是人之常情。

    四座神廟都以自在天佛為主體,其實就是歡-喜佛換了個比較文雅的稱呼,實質都是一樣的;不是來的四個大祭都出身迦摩神廟,而是在這裏,迦摩神廟的那一套最容易推行,對衡河修士來說,他們對道統的區分很模糊,不像道家那樣的涇渭分明!

    林迦寺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位於提藍界一座繁華的城市旁邊,有一名主祭大法師常年於此布道,是名庫納勒大師。

    這一日,大師仍然高坐於他的黃金蓮花台上,為前來祈福的信眾們灑水降香;蓮花台並不在大殿之內,而是在室外的高台上,這也是衡河道統的特點。

    祈福的人有很多,有誠心的,當然也有虛情假意的,這些在衡河界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在提藍就很普遍,文化不同嘛。

    來人中,大多數都是普通凡人,當然也有道家修士,本著對異域道統的好奇心,或者臨近關口時想找個突破口,各種各樣的原因,築基有,金丹也有,就是元嬰修士也不少見,畢竟提藍沒有天地宏膜,可以自由來去,亂疆域十三個大小界域,就總有對神秘的衡河道統懷有好奇的,就是跑一趟而已,說不定就能得到某些意外的提示呢?

    道家的修行觀念,兼容並濟也是很核心的東西,道統沒有好壞之分,喜歡,合適自己,拿過來用就好!

    就像今日,又一名道家元嬰來到了林迦寺,清清爽爽,簡簡單單,微一揖手,口中笑道:

    “我有一物,敢請大師賞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