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六百九十二章 渤海計劃(1/5)

    第六百九十二章  渤海計劃

    北方突來的暴風雪席卷了整個東北地區,一直到三天後,暴風雪才漸漸平息了,太陽出來,天地間已是白雪皚皚的世界,大小河流也封凍了。

    契丹鬆漠州境內的饒樂河其實就是遼河的上遊,契丹的牙帳已經搬到了饒樂河畔,男人們已經進入渤海國打仗去了,牙帳周圍隻剩下二十餘萬老弱婦孺。

    契丹實行部落聯盟製度,由八部組成,被契丹三大氏族中的遙輦氏統治,李懷節便是聯盟大酋長,他的契丹名叫迪輦俎裏,自稱為阻午可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隻是契丹人名義上的首領,而契丹大權實際上被契丹人的長老會頭領涅裏所控製,直到幾年前涅裏去世,李懷節才大權獨攬。

    這時是契丹的全盛時期,有人口六十餘萬人,帶甲士兵近二十萬,但契丹因連年對唐戰爭而元氣大傷,尤其在天寶十一年,契丹被安祿山大敗,契丹和奚人過半的子女都被安祿山所擄,使契丹人口銳減、實力大損,八部隻剩下五部,若不是安祿山被史思明擊敗,那最後是契丹人被安祿山吞並,而不是契丹人吞並了安祿山軍。

    正是因為契丹實力遭遇了巨大的損失,李懷節才決定聯合奚、燕進攻渤海,企圖從渤海國獲得人口和資源。

    攻占渤海一直便是契丹人的戰略大計,一直到百年後的耶律阿保機才最終滅亡了渤海國,實現了祖先的夙願。

    但曆史卻因一個李慶安的出現而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唐軍利用海運方式將十萬大軍送到了渤海國,也成為契丹人的噩夢,當契丹的軍隊深陷渤海國時,一支由一萬騎兵組成的唐軍卻開始橫掃契丹和奚人各部,這是契丹在六年前遭遇安祿山大敗後的又一次浩劫,但這一次卻是滅頂之災。

    當然饒樂河畔的契丹人並不是所有契丹人,契丹人還有零零散散十幾萬人分布在各地,這裏隻是牙帳所在,這二十幾萬人是契丹最主要的幾個部落,青壯男子都去渤海打仗了,隻留下老弱婦孺和很多漢人奴隸。

    漢人奴隸主要以婦女為主,她們都是安祿山叛亂中被契丹人從河北各州縣擄掠來的漢族女人,契丹人和奚人一樣,他們對漢族女人有著強烈的欲望,這並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而是一種人口繁衍的急迫需求,這種人口繁衍需求一直延續數百年,當回紇衰敗,而契丹占領土地日益擴大,但他們人口繁衍卻跟不上時,這種需求就更加強烈,漸漸形成了一種獸性文化,也被後來的女真人繼承,才會有兩宋時期漢族女子的悲慘遭遇。

    饒樂河畔的契丹營帳中便有五六萬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她們是奴隸,並不被計算人口,白天承擔著最繁重的勞動,夜裏慘遭主人蹂躪,過著非人的生活。

    大雪初停,契丹老人和婦孺紛紛走出營帳,感受著第一場冬雪的快樂,一群群契丹孩童在雪地中打滾、摔跤、大雪仗,笑聲傳遍了雪原,而漢人女奴們則去牛羊帳篷中清掃羊糞牛屎,並要喂草擠奶,在雪原中看不見她們的身影。

    就在這時,一條長長的黑線出現在了遠方的丘陵之上,這是趙崇節率領的一萬唐軍殺到了,很快有契丹人發現了他們,他們開始驚慌失措,向大營奔逃,趙崇節冷冷地望著前方延綿十幾裏的契丹營帳,他毅然下達了命令,“隻留婦孺,男子一概殺死!”

    鋪天蓋地的唐軍騎兵呼嘯著衝下了山崗,儼如雪崩一般,向契丹人大營席卷而去,唐軍士兵揮舞著戰刀,他們眼中充滿了殺戮和欲望和掠奪的興奮,數百名奔跑緩慢的契丹老人被唐軍追上殺死,瞬間,鋪天蓋地的唐軍騎兵群便衝進了契丹營帳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