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國來使(2/5)

    魏汝群隻是副使,主使是渤海國國王之弟大成慶,他同時也是渤海國的右相中書令,渤海國完全仿照唐朝實行三省六部製,它既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同時也是附庸於唐王朝的羈縻州,渤海國在唐朝被稱為忽論州,國王同時也是忽論州都督,在國王登基後,必須要得到唐朝的冊封才能正式稱王,否則隻能稱為權知國務,而且每年必須向唐朝進貢,和西域諸國實際上是一樣。

    去年,渤海國王大欽茂秘密赴長安,和李慶安達成了出兵協議,但在這個協議卻遭到了渤海國上下的強烈反對,關鍵是其中一條,渤海國將允許唐朝無限期租借港口並準許唐軍在港口駐軍,這無疑是侵犯了渤海國的獨立,將使渤海國受製於唐朝,包括國王大欽茂也有些懊悔了。

    右相大成慶反對最為激烈,這就使得這份協議遲遲在渤海國內得不到正式通過,不能稱為渤海國的國家協議。

    但形勢的危急卻改變了這份協議的命運,渤海國已經得到了確切消息,安祿山、契丹、奚將三家聯合,進攻渤海國,這使渤海國上下一片驚惶失措,向宗主國唐朝求援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與其國家滅亡,還不如讓唐軍駐兵,原本最反對唐軍駐兵的右相大成慶,卻變成了這份協議的極力支持者,在他的推動下,渤海國上下達成了共識,正式通過了這份協議。

    主廳內還有一個人便是新羅國的特使金良相,他也是新羅貴族,官拜上大等,也就是相國,新羅國和渤海國一直是世仇,兩家征戰多年,尤其是上一輩,渤海國王大武藝和新羅景德王之間仇恨極深,幾乎沒有和解的可能。

    但大武藝死後,其子大欽茂繼位,渤海和新羅的關係便開始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雖然沒有友好往來,但至少沒有戰爭了,而就在今年年初,新羅景德王也去世了,他的八歲的兒子惠恭王登位,由太後攝政,正是在新羅太後不遺餘力地推動下,渤海和新羅出現了和解,雙方開始貿易往來,允許民間自由過境。

    而這次安祿山、契丹和奚將的三家聯合,也同樣使新羅遭受到了極大威脅,他們三家滅掉渤海國後,下一步必然就是新羅了,共同的敵人和共同的命運使渤海和新羅走到一起,他們決定聯合兩國軍隊抵禦安祿山和契丹的入侵,但實力還是不夠,兩國便同時派特使前往大唐求援。

    他們是乘船在揚州上岸,非常巧,李慶安就在揚州,簡直就是上天對他們的眷顧。

    三人坐在大堂內忐忑不安地等待李慶安的到來,他們並不知道,李慶安已經派大軍乘船北上了,這是唐軍的絕對機密,就連揚州官府都不知道。

    “趙王殿下駕到!”

    隨著守衛士兵的一聲高喝,三人都同時站了起來,隻見一個三十出頭的軍官大步從外麵走了進來,他們都不認識李慶安,但從來人的氣勢,和他頭戴的金盔,他們便知道,這就是唐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趙王李慶安了。

    三人同時跪下行禮,“渤海國特使大成慶、副使魏汝群參見趙王殿下!”

    “新羅國特使金良相參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笑嗬嗬將他們扶起,“三位特使一路辛苦,快快請起!”

    李慶安已經看了使者名冊,來使居然都是渤海和新羅的高官,他的目光迅速瞥一眼魏汝群,他在季勝的情報中看到過這個名字,此人護送大英俊回渤海,沒想到居然成了渤海過的戶部侍郎,此人倒是一個老天送給大唐的關鍵人物。

    “三位特使請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