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六百八十章 陳留故人(1/4)

    第六百八十章  陳留故人

    在浚儀縣短暫停留後,李慶安的座船繼續南下,次日便抵達了另一個重鎮陳留縣,和浚儀縣一樣,陳留縣也是漕河上的重要的中轉站,不同的是,浚儀縣是官方的物資儲存地,而陳留縣更偏重於民間,商業更加發達。

    李慶安的座船上此時又多了一人,獨孤長鳳,李慶安的大舅子,獨孤明月的長兄,他出任江淮、河南轉運使兼河南道觀察使,比李慶安早十天出京,在此之前,他是京畿道轉運使,更早一點,曾做過京兆少尹,可以說他的官職提拔非常神速,短短兩年時間,便從五品官升到了從三品高官,在某種程度上,他是獨孤家崛起的需要,李慶安需要一股外戚的力量。

    “長鳳,陳留縣你要多費一點心!”

    船即將靠岸,李慶安指著陳留縣略顯得有些破舊的碼頭道:“不能因為陳留縣是民間物資集散地就輕視它,恰恰相反,我發展的漕運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商業發展,如果隻管官運,不顧民運,最終隻會國富民窮,這不是我想要的,藏富於民才是大唐中興的長遠之計。”

    獨孤長鳳點了點頭,“請殿下放心,崔相國的計劃中,陳留的碼頭倉庫是放在最後,也是要修繕的,卑職也準備從陳留碼頭先入手,盡快讓民間商業先發展起來,我前天已經和張太守談過,他會募集民夫,盡快開工。”

    “嗯!崔相國清梳漕運偏重於官方的碼頭和倉庫,偏重於整編官方船隊,這也是長安的急迫形勢使然,但我希望你接手以後,要轉向鼓勵民間商貿,這也是你的政績所在。”

    這也是李慶安的思路不同所在,從漕運開鑿的那一天起,就主要是用於官運,曆朝的統治者都不會考慮讓與民用,所謂民不與官爭利,盡管利之所驅,商人們也偷偷摸摸地借道漕河,但始終沒有得到官府的支持,所以李慶安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民間商貿鬆綁,讓他們放手發展。

    隻有唐朝本身的商業大發展起來,他從安西運來的大量白銀才更有用武之地。

    獨孤長鳳躬身道:“卑職明白,這也是卑職將來要做的重點。”

    這時,船緩緩靠岸了,陳留縣縣令許昭遠帶領縣丞、縣尉、主簿等官員已經在碼頭上等候多時了。

    李慶安上了岸,許昭遠等官員便迎了上來,“卑職參見趙王殿下,參見獨孤觀察使。”

    李慶安也拱拱手笑道:“給大家添麻煩了!”

    “不敢!不敢!殿下來陳留縣視察,是陳留縣的榮耀,殿下一路辛苦,請進城歇息。”

    “不了,我在陳留縣隻能呆半天,要去見一個故人,請問許縣令,宗家在哪裏?”

    宗家就是陳留大族宗楚客,曾是武則天的宰相,在陳留縣幾乎無人不知,許縣令連忙道:“就在這裏不遠,我帶殿下去!”

    李慶安卻搖搖頭,指了指獨孤長鳳道:“觀察使要考慮修繕陳留碼頭,許縣令還是忙公務吧!宗家隻是我的私事,就不煩勞許縣令了。”

    既然趙王不肯,許縣令也不敢多事,獨孤長鳳是河南道觀察使,更是他的上司,縣官不如現管,許縣令內心更願意和獨孤長鳳接觸,他命一名衙役給李慶安帶路,眾人送了一程,便回縣裏去了。

    李慶安則帶了十幾名心腹親衛,翻身上馬,沿著田埂向數裏外的宗家莊而去,其餘親衛並不放心,都遠遠地跟著他。

    稻田裏的秧苗都已經長大,綠油油的一望無際,令人心曠神怡,水稻正是抽穗的時節,稻田裏到處是除草的農民,午後烈日炎炎,農民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他們不時抬頭驚訝地望著這個有十幾名隨從陪伴的貴人。

    李慶安走到一個老農前蹲下,笑問道:“老人家,這塊稻田是你的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