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五百六十七章 力取褒城(1/5)

    第五百六十七章  力取褒城

    幾名大將中,行軍司馬劉洋就是漢中本地人,他對漢中的山川道路極為熟悉,他起身道:“李將軍,前往南鄭城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漢水路,也就是沿漢水西行,經興道縣、城固縣,最後抵達南鄭,這其實是大路,不過興道縣和城固縣都位於險要處,且城牆堅固,要攻下它們並不容易。”

    劉洋走到沙盤前,用木杆指著另一條狹窄的山路道:“另一條路是小路,當地人叫駱褒道,在華陽縣向南十裏處,便有一條小路通往西麵的褒穀道,一路雖然道路狹窄,但並沒有險關雄堡,隻是要注意敵軍的埋伏,到了褒穀道後再轉道向南,便會遇到褒城縣,這其實就是南鄭的外門戶,城池堅固,依山傍水,位置十分險要,拿下褒城後,南鄭城就在眼前了,兩條路都能到南鄭,各有長短,將軍可選其一。”

    李嗣業關心的是時間,他又問道:“那從兩條路走,哪條路更快一點?”

    “應該說都差不多,不過走漢水路要經過兩座城池,如果都有駐兵,那耗費的時間就要長一點,相反,若走駱褒小道,那就隻用攻打褒城一座城池,但攻下褒城的難度很大,傷亡在所難免。”

    李嗣業沉思了片刻,便毅然道:“那就走駱褒小道,褒城再難打,難道還會難過連雲堡嗎?傳我的命令,大軍三更時出發!”

    .......

    兩更時分,安西軍便起身收拾了,收起營帳,拔除營柵,行動十分迅速,三更時分,五萬大軍和一萬頭駱駝隊便向南出發了,大將趙崇節率一萬騎兵在前方開道。

    駱褒小道在華陽縣以南十裏處分岔,實際上是一條和漢水平行的小道,距離漢水不過三十餘裏,但被一座大山阻隔,駱褒小道便是沿著這座大山的北麓向西走,雖然是小道,但道路還算寬闊,可以走戰馬和駱駝,到褒城縣約一百五十裏,若是安西大草原上,一百五十裏的路程,一個時辰便可抵達,但漢中道路崎嶇,山路難行,行軍就要耗費一天一夜的時間。

    為了防止被漢中軍設埋伏,極重情報的安西軍派出了二十支斥候小隊在前方巡邏,不過安西軍並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安西軍大軍在崇山峻嶺中穿行,此時已是九月底,漢中地也已進入深秋時節,樹葉色彩斑斕,層林盡染,一早一晚已寒意十足,但白天在陽光的照耀下,溫暖而和煦,秋高氣爽,天氣十分宜人。

    正是天公作美,使安西軍的行軍迅速,到次日傍晚,大軍便抵達了褒城縣以北約十裏外的山穀中,潺潺褒水從山穀中流過,兩邊山勢開闊,敵軍難以在此埋伏。

    李嗣業便下令在穀地中駐營,此時,天色漸漸地黑了,充滿了寒意的秋風穿過山穀,發出巨大的風嘯聲,唐軍將士簡單吃完幹糧後便迅速入睡,補充體力,李嗣業則站在一處突兀的大石上,向南方眺望,黑暗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褒城縣一角,所謂縣城實際上就是一座城堡,修建在巨大峽穀縫隙中,截斷了南下的道路,縣城的地勢較高,從李嗣業這個角度,可以看得出城堡十分堅固。

    這時,幾名士兵領著一名當地男子上前,對李嗣業稟報道:“稟報將軍,這個男子是樵夫,對縣城的情況十分熟悉,可以盤問他具體情況。”

    李嗣業打量一眼這個男子,約三十歲出頭,身材健壯,步履矯健,或許是常年在外的緣故,皮膚顯得十分黝黑,就算是在夜間,也能感覺他臉色的光澤,不知為什麽,李嗣業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不是樵夫,倒像一個軍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