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四百四十一章 馬車風波(1/3)

    第四百四十一章  馬車風波

    天還沒有亮,轟隆隆的鼓聲響徹了長安城,原本寂靜無人的大街小巷頓時熱鬧起來,一盞盞燈籠如黑夜中的明月,漂浮在長安的街市上,一輛輛馬車,一個個騎馬的官員,在夜色中匆匆而行。

    今天將是大唐新帝即位的日子,凡在京從九品以上官員,皆要到大明宮覲見。

    李慶安是從城外的軍營前往大明宮,他坐在一輛寬大的馬車上,已收拾整齊,頭戴三梁進賢冠,身著麒麟紫袍,腰束玉帶,他將以中書令右相的身份參加朝會,但預防萬一,他還是內穿細甲,這種細甲是安西最好的甲匠用大馬士革镔鐵打製,細細密密,厚達兩層,重十五斤,可以抵擋十步內的手弩和四十步外強弩,一般的刀劍難以割破。

    昨天他和韋青平談了很久,韋青平又勸他效仿秦直道修建連接安西和中原的唐直道,加強中原和安西的聯係,韋青平的這些建議使李慶安考慮了幾乎一夜,且不說韋青平勸他退到幕後的建議非常中肯,而且修建唐直道更是具有現實意義,李慶安在關內道親眼見過秦直道,夯得非常堅實,至今寸草不生,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的高速馬路。

    一般而言,唐家騎兵從北庭到長安最快也需要一個月,很大程度上是道路不便,而且迂回曲折,長長的一段路程都不能縱馬疾馳,如果修建了筆直寬闊的唐直道,從北庭到長安最多隻要半個月,如果修建換馬驛站,配置上好的阿拉伯馬或者大宛馬,那麽信使從北庭到關中或許隻要十天便足夠了。

    這個建議令李慶安十分振奮,人力不成問題,他昨天晚上已經發信去碎葉,命安西政事堂著手修路之事,又命封常清從信德招募十萬民工,並調集數千頭大象來參與修路,另外,按照他和李亨達成的協議,將從隴右、關內道和河南道遷移三十萬戶移民前往安西,尤其河南道今年發生旱災,饑民遍野,可以以工代賑,命他們從東麵修路。

    李慶安打開小桌上的一本倉冊,這裏麵是李豫清查宗室兩個月的成果,關中各地的太倉中已有存米存麥一千萬石,左藏中有錢六百萬貫,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使李慶安不得不感歎李豫處置土地的決心,雖然李豫身死,卻給他們這些後來人有了足夠的資源,有了這些錢糧,修建唐直道應該不成問題了。

    這時,馬車忽然停了下來,李慶安透過車窗望去,已經到了明德門,對麵似乎也有一支隊伍,一名親兵低聲道:“大將軍,是哥舒翰。”

    話音剛落,對麵傳來了哥舒翰的笑聲,“可是李大將軍?”

    李慶安拉開車簾,隻見對麵也有一輛馬車,馬車上正是哥舒翰,兩年多沒有見他,哥舒翰明顯有些老了,精神也不是很好。

    李慶安拱拱手笑道:“哥舒兄,別來無恙否?”

    哥舒翰是昨晚連夜趕回,他這兩天心情確實不好,原指望李亨登基,他將受封關內道節度使,這也是李亨給他的承諾,但沒想到最後的結局是被李慶安占了關內道。

    李亨給他的承諾也變成了將漢中給他,而且不能給他任何封號,這件事讓哥舒翰心中十分不爽,尤其是昨天上午李慶安當街殺了孟雲和羅正義,李亨沒有任何反應,不僅如此,還及時將關中軍權轉移給了王思禮,這說明什麽,說明這是李亨和李慶安有了勾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