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三百九十五章 父子反目(1/4)

    第三百九十五章 父子反目

    東宮,一陣清朗的讀書聲從內殿裏傳來,聲音略顯稚嫩,聽得出是一名少年郎在讀書。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一間堆滿了書籍的書房裏,一名十一二歲的少年郎,正背著手認真地背誦《論語》,而在他對麵,一名中年男子表情嚴肅,隻要少年郎稍有停頓,他便眉頭一皺,麵帶怒色,使少年郎頗為害怕。

    少年郎便是當今太子,李豫的長子李適,他是天寶元年出生,今年十二歲,小家夥長得頗像他的母親沈皇後,俊美飄逸,才智不凡,從父親登基之日起,他便被冊封為太子,居住東宮讀書,平時都在崇文館,有名師輔導,有一幫貴族少年陪同讀書,但今天他卻沒有去崇文館,而是在自己的書房裏背書。

    坐在他對麵的中年男子,並不是什麽教他讀書的大儒,也不是照顧他起居的宦官,而是他的祖父,當年太上皇李亨。

    李亨因為河西策略分歧而和兒子發生了爭吵後,便一賭氣不再過問政事,雖然不過問政事,但也並不是像從前一樣喝茶閑逛,修心養性,而是到處結交重臣,或者來東宮監督孫子讀書,用他賭氣的話說,他對兒子已經死心了,現在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孫子身上。

    “停!”李亨一擺手,止住了孫子的背書。

    “你知道自己在背什麽嗎?”

    “回稟祖父,孫兒在背《論語.為政》”

    “那我問你,何為政?”

    年少的李適略一思索道:“父皇說,民為政。”

    “你父皇說得不對,應該是君為政,社稷為政,你父皇若真的以民為政,他會發行銀錢嗎?他不過是說說罷了,實際上他還是君為政,民不過是名義罷了,你記住了嗎?”

    “孫兒不敢背後說父皇。”

    “你不敢說我敢說,他對我而言,不過是個不成器的兒子,你切不可以他為榜樣。”

    話音剛落,背後傳來了一陣咳嗽聲,李適一見,嚇得連忙躬身施禮,“參見父皇!”

    李亨回頭,隻見他的兒子李豫出現在門口,他哼了一聲,背著手望向屋角。

    李豫聽說這些天父親總是去東宮,他心中不由有些疑慮,便趁下午無事來東宮探望,不料正好聽見父親在教授兒子一些不良思想,這讓李豫心中一陣不滿,如果說李亨幹政,搶走募兵之權,他還能忍受一點,那麽父親私下教授孫子這種不良逆言,這就讓李豫忍無可忍,他絕不能容忍任何人教唆毒害自己的兒子,就是他的父親也不允許。

    李豫鐵青著臉走過來,對兒子道:“適兒,你先回去寢宮,我有話要和你祖父談。”

    “是!孩兒告退。”

    李適行一禮便退下去了,房間裏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半晌,李豫冷冷道:“父親對我有什麽意見就直說,何必在適兒麵前說一些不適當的話。”

    李亨哼了一聲,“你是大唐皇帝,我敢對你有什麽不滿,我不敢惹你,我隻是在教我的孫子,將來該怎麽樣當君主,不要讓那些所謂的仁義害了自己。”

    “父親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豫寒著臉道:“難道我作為大唐皇帝,就不該提倡仁義,難道要讓我拋棄禮義廉恥,那就是好皇帝嗎?”

    “我沒有說你不要仁義,你的問題是,該仁義的時候你不仁義,不該你仁義的時候你卻假仁假義,誤了自己的大事,還要害了我的孫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