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 二百二十一章 臨危受命(1/5)

    第  二百二十一章  臨危受命

    十月的長安秋風蕭瑟,朔風橫掃關中大地,枯葉打著卷兒在空中飛舞,寒意已經十足了,但讓長安真正處於寒冬的是兩個極為不利的消息,一個是來自西域,高仙芝在吐火羅慘敗,四千唐軍魂斷吐火羅,而碎葉城被大食軍攻破,段秀實殺出一條血路,率殘軍退守月弓城。

    就在西域噩耗讓長安滿城震驚之時,南詔也傳來了不幸的消息,南詔閣羅鳳於一個月前再次反叛,血洗姚州,而他在成都府為質的兒子已被人事先救走。

    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率十萬將士南征,卻遭到南詔軍和吐蕃軍的夾擊,八萬大軍命喪南詔,南詔正式投靠吐蕃,閣羅鳳被封為讚普鍾,意思是讚普之弟,盡管吐蕃讚普赤鬆德讚尚年幼,但閣羅鳳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封號,承認南詔為吐蕃之弟。

    兩場慘敗震驚了大唐朝野,不僅剛剛奪回的碎葉丟失,而且南詔與吐蕃聯手,直接威脅到了蜀中,朝廷內外無不憂心忡忡。

    右相李林甫、左相陳希烈、戶部尚書張筠、工部尚書楊慎衿等等高官重臣紛紛譴責楊國忠誤國,這兩場戰役的慘敗都和他有直接責任,而且他竟隱瞞南詔反叛的消息達一個月之久。

    李隆基在萬般無奈之下,罷免了楊國忠除兵部尚書之外其他全部職務,並向天下下詔,哀慟大唐陣亡將士。

    在一次政事堂緊急會議後,李隆基再次做出重大決策,罷免鮮於仲通的劍南節度使,並以隱瞞南詔南詔反叛的罪責下獄問罪。

    升禦史中丞王珙為兵部尚書,調高仙芝為劍南節度使,並在李林甫的提議下,正式將北庭節度使和安西節度使合並,依然叫做安西節度使,不過李林甫建議任命封常清為安西節度使的意見沒有實現,李隆基采納了高力士的建議,調河南觀察使李慶安為合並後的安西節度使兼安西副都護,李林甫出任安西大都護。

    灞橋以東,三百名騎士簇擁著李慶安風馳電掣而來,李慶安是回京述職時在潼關接到了他出任安西節度使的任命,盡管高仙芝兵敗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數千唐軍將士的陣亡還是讓心情沉重。

    尤其是段秀實鎮守碎葉的三千軍,隻有不到一千人敗回月弓城,更是使他唏噓不已。

    李慶安立馬凝望遠方巍峨的長安城片刻,時隔大半年,他有一次回到了大唐的權力中樞,李慶安奮然一鞭,戰馬向長安城疾駛而去。

    .......

    “聖上有旨,召李慶安覲見!”

    ....

    “聖上有旨,召李慶安覲見!”

    ....

    一聲聲高亢的宣喝聲在大明宮紫宸殿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一直傳到了宣政殿旁的上閣門,兩名宦官帶領李慶安在這裏已經等候多時了。

    “李使君,請隨我們來!”

    兩名宦官帶著李慶安快步走過長廊,一直走進了紫宸偏殿,偏殿內正在舉行政事堂會議,李林甫、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楊慎衿、王珙,六個相國分坐兩旁。

    李林甫表情平靜,帶著他貫有的招牌笑容,從他臉上誰也看不出他在想什麽,但他臉上無法掩飾的氣色卻暴露了他內心的隱秘。

    幾個月的晦暗和病態之色已一掃而空,雖然清瘦依舊,但他兩頰卻煥發出一種多年未見的光澤,在天寶初年李適之罷相後,這種光彩曾長時間的盤踞在他臉上,現在又一次出現了。

    這也難怪,從崔翹罷相到楊國忠被罷兵部尚書以及鮮於仲通被罷劍南節度使,短短幾個月時間,楊黨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他瞥一眼楊國忠,楊國忠神情黯然,垂頭喪氣地坐在下首,臉上失望和沮喪之色難以掩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