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八十五章 細水長流(1/5)

    第八十五章    細水長流

    隨著新年越來越近,長安城內的過年氣氛也開始濃了起來,處處可以聽見爆竹的響聲,爆竹並不是今天的鞭炮,而是把一根根短竹節扔進火裏,聽它燃燒發出的爆裂聲,以驅鬼去邪,而家家戶戶開始換窗紙、掃汙穢,貼桃符、搗年糕,掛風雞、熏臘肉,整個長安城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之中。

    這天上午,從長安金光門外走來了一隊人馬,這也是一支軍隊,約一百餘人,個個盔明甲亮,身材魁梧,他們中間的主將年約四十餘歲,麵目清瘦,頜下留有三縷長須,雖身著盔甲,卻帶著幾分儒氣,他便是隴右、河西節度使王忠嗣。

    王忠嗣在後世被譽為大唐軍神,他統兵二十年,百戰百勝,為大唐開元盛世的安寧立下了不世之功。

    去年他的軍旅生涯到達了頂峰,同時兼任朔方、河東、隴右、河西四大節度使,大唐幾乎一半邊軍都掌握在他手中,在唐軍中享有極高的威望,物極必反,他的軍權過盛開始使李隆基感覺到了不安。

    年初,他被免去了朔方、河東節度使之位,七月,李隆基命他拿下石堡城,但被他婉拒了,李隆基遂命大將董延光攻打石堡城,卻慘遭失敗,董延光便將責任推給了王忠嗣,李隆基盛怒之下,將王忠嗣召入京中。

    在王忠嗣的身後跟著他的幕僚杜顏賓,和王忠嗣的坦然自若相反,杜顏賓卻是憂心忡忡,他不止一次勸說過王忠嗣,不能抗拒皇帝的旨意,但王忠嗣卻始終認為,‘石堡城艱險,吐蕃以舉國之兵守之,唐軍強攻,必死傷數萬而未必能取,實在得不償失,不如從長計議,等候機會。’

    杜顏賓最終沒有能勸服王忠嗣,更讓他憂心的是,聽說董延光幾天前給聖上發了一封密信,恐怕這封信的內容會讓王忠嗣凶多吉少。

    “大帥,不如立刻就去向聖上請罪,或許能有轉機。”杜顏賓低聲勸王忠嗣道。

    王忠嗣搖了搖頭,道:“他若有心除我,請罪又有何用?”

    他話音剛落,前麵忽然駛來了大隊人馬,足有數百羽林飛騎,在前麵為首兩人,一名為文官,另一名則是宦官,宦官飛奔上前,厲聲問道:“來人可是隴右節度使王忠嗣?”

    王忠嗣拱手道:“在下便是!”

    宦官冷笑一聲,舉起手中的白麻聖旨,道:“陛下旨意在此,王忠嗣接旨。”

    王忠嗣慌忙翻身下馬,跪在地上道:“臣王忠嗣,接陛下聖旨。”

    宦官刷地打開了聖旨,朗聲道:“隴右、河西節度使王忠嗣,深蒙聖恩,卻不思報君,擁兵以自重,有謀反之嫌,特拿下大理寺獄,命三司會審,欽此!”

    宦官收了聖旨,向左右一揮手,喝令道:“給我拿下!”

    衝上大群羽林軍,左右摁住了王忠嗣,王忠嗣的親兵大驚,連忙上前要救,王忠嗣回頭大喝一聲,“你們不得放肆!”

    親兵們紛紛停住腳步,不敢妄動,這時,那文官翻身下馬,向王忠嗣拱拱手道:“王使君,在下大理寺少卿吉溫,委屈王使君跟我走一趟了。”

    王忠嗣心中一陣悲涼,他歎息一聲道:“希望吉少卿能夠秉公執法,給王某人一個公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