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製作

第八百零三章 票房盈利了嗎(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因此,片廠需要在預算和預估收入間反複考量。找到最佳的盈虧平衡點。

    其實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影片當中,投入最大的是宣傳營銷費用。

    現在的好萊塢,主流電影的發行已轉向了一種廣泛而密集的模式。常常在數千塊銀幕上同時鋪開,但上檔時間通常隻有十幾周,為了配合這種發行模式,發行商不得不進行猛烈的廣告攻勢將觀眾在短時間內“趕向”影院。

    據美國電影協會的報告,010年好萊塢電影公司每部電影的平均廣告費用已經高達500萬美元,電視廣告、報紙雜誌、廣告牌和互聯網等都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宣傳陣地。

    製片費用是好萊塢電影的另一大支出,這筆費用通常被分為線下成本(主要指給技術人員支付的報酬及製作所需的後勤、器材和維修費用)和線上成本(主要指向影片的管理人員及創造性工作人員所支付的報酬,包括製片人、編劇、導演和演員等)。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影片當中,導演大衛?耶茨和主要演員都是以“預付款 票房盈利分成”的形式獲得報酬的。每人可以先獲得一筆數額不菲的預付款,後續再按照影片票房的盈利情況獲得分成。

    以導演大衛?耶茨為例。作為導演,他可以獲得1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從影片盈利的部分獲得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的分成,分成比例的高低取決於影片的盈利水平,就跟杜克的合約一樣,他簽下的也是一份階梯式的分成合約。

    不同的是,杜克的合約涉及的是影片的全部收入,大衛?耶茨僅僅是票房盈利分成。

    此外,當影片達到盈虧平衡點時,大衛?耶茨還可獲得50萬美元的獎勵,這種核心主創人員階梯式的收入分成方式已成為好萊塢大片的慣例,因其一方麵可以鼓勵主創人員更傾心的投入,另一方麵也可以避免過高的前期投入。

    不過,哈利波特工作室與他們簽訂這樣的合約,更多不是為了避免過高的前期投入。

    除去這些外,還有一部分也會被計算到影片的總成本當中,那就是工會紅利。

    根據製作人聯盟與好萊塢各大公會組織達成的協議,片方每一次利用電影作品並從中取得收入後需向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工會等相關協會等支付一定的費用和分成。

    這不僅僅是票房方麵,還包括影片的重映、電視播放等所有的收入。

    在好萊塢曆史上,起初普通的電影工作者是不能從電影的後續收入中取得分成的,盡管到了1950年代之後,電影在電視上的重映已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好萊塢能有如此的局麵,演員以及其他行業的人員都要感謝一個人,當時任演員工會主席的羅納德?裏根的帶領下,好萊塢的演員們獲得了從電影重映中分享收入的權利,並進而擴展到了別的工會。

    在此後的歲月裏,隨著新興發行渠道的不斷湧現,周邊紅利也一再成為工會組織與代表好萊塢大製片廠利益的製作人聯盟之間爭議的焦點,為了提高紅利的比例,好萊塢工會甚至不惜多次發動罷工行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