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飄渺行

第八十八章 探訪青城山(1/2)

    簡單作了番準備後,趙飛終於出發,前往青城山,探查師門秘密。

    青城山,為華夏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東漢順帝漢安二年,道教創始人“師”張道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成為師道的祖山,被道教列為“第五洞”,華夏各地曆代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晉代以後,山中道教漸盛,極盛時有道觀七十餘處,勝景一百零八處。

    青城全山有三十六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山上樹木茂盛,終年青翠,全境周圍一百二十公裏,故名青城。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穀、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

    由於氣候的緣故,選在這個季節上山的遊人流並不算多,趙飛跟隨著遊人,慢慢悠悠的沿路隨走隨看。

    他心中裝著事,也無心遊玩,在看過建福宮後,就放棄了乘坐索道,而選擇了從左邊道路北行登山,經過然圖畫、五洞等景點後,直接來到了師洞。

    師洞三麵環山,一麵臨澗,古樹參,古分幽靜。師洞殿宇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後有黃帝祠和師洞等古跡。

    師洞右下角有一殿,名三皇殿,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五十餘米,樹圍超過七米、直徑有二米多米,據乃張師手植,樹齡已達一千八百餘年。

    在觀中供奉的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師”像前,以前從不曾求神拜佛的趙飛,此時也點燃了三拄香,無比虔誠地拜倒在地。

    這是拜老祖宗的師尊,不虔誠不行。

    一個年老貌瘦的道人,盤坐在師像側,手持一個型的鈸,階下香客每向上叩一個頭,他就敲擊一下,聲音清脆悅耳。

    趙飛抬頭觀望,隻見觀內香煙繚繞,不少遊人依次上前燒香許願,模樣十分的虔誠。右手邊上坐有兩位中年道人,身前擺放著裝滿竹簽的簽筒。

    趙飛上前隨意抽取了一支竹簽,向功德箱裏放了一張百元大鈔,然後被指引到一位年紀略大的道人麵前解簽。

    那道人頭上束發盤髻,戴一頂扁平的混元帽,頂髻用木簪橫別住,身穿一襲青藍色道袍,麵無表情的欲替趙飛解簽文。

    趙飛一臉肅容的躬身:“這位道長,鄙人是從南洋星洲過來的商人,欲向貴觀捐贈一筆巨款,用於道觀修葺。”他看見那道人張大著嘴吃驚地望著自己,就接著,“但鄙人有個的願望,就是希望能由貴觀住持或監院替我解這支簽。不知貴觀能滿足我這個願望否?”

    那道人連忙起身,作了一揖,:“敬請檀越入靜室奉茶暫候,待我先去稟告。”他起身吩咐旁邊一道士幾句,就向內飛奔而去。

    趙飛隨著那道士向左側走去,來到一間麵積不大的屋,看裏麵的擺設倒也別致,古香古色的,看似招待客人之處。道士手腳麻利,很快就泡好了一杯茶水,一陣香氣傳來,竟是上等好茶。

    “師父出家多久了?”趙飛一邊吹著杯中的浮葉,一邊隨意的和道士聊。

    道士搖頭:“我還沒經過授籙呢,再我也不想出家,最好做個散居道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