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鑒天眼

第一百零一章 古玩再刻更有看頭(1/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時間過得飛快,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一眨眼,本場拍賣就要結束了。△↗,”徐才感慨一句。隨即話語一轉,“不過,在真正結束之前還要給大家上一道大餐,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本場拍賣會的壓軸大戲,有請!”

    他再次做出請的姿態,一名身材豐滿的旗袍女子馬上捧著一件東西上來,當然也是有紅布蓋著的。

    俗話:好戲在後頭。此刻,無論是之前已經有所收獲,還是錯失良機沒有拍到任何拍品,亦或是那些純粹看熱鬧的人,都不禁坐直身子,緊緊盯著那件被紅布遮住真麵目的拍品。

    徐才也不負眾望,很快就將上麵的紅布揭開。

    “咦,這是款剔紅雙鳳蓮花盞托。”

    “顏色純正、光澤明亮,是件上品漆器,就不知道是哪個時期的?”

    ……

    綜合以往的漆器拍賣來看,唱主角的當紅明星莫過於元、明、清三代的剔紅漆器,數量約占到了市場的九成以上,高價品幾乎全部是剔紅漆器。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宋代以前的漆器,如考古出土的兩漢等早期漆器,脫水保存的難度和成本較高,且大部分收藏於博物館,很難吸引民間收藏者。宋元時期占主流的素漆器雖然年份高,具有較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但是數量稀少,可遇而不可求。

    另外,從品種來看,元、明、清三代的螺鈿和戧金等金屬漆器因保存不易,且市場上精品不多,因此,也很難引起藏家的興趣。

    而剔紅漆器是明清時期的主要生產品種,受永宣及乾隆宮廷審美風氣的影響,兩代生產的數量都很大,傳世的精品也不少,且各類造型鹹備,自然受到了藏家的青睞。

    在悄悄議論聲中,徐才舞動手臂,聲音濃厚高亢道:“這是明代永樂款,乾隆禦題的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

    “不可能,在明永樂的器物上,怎麽會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呢?”

    “少見多怪,不懂就不要亂。”

    ……

    見現場頓時有些哄亂起來,徐才微微壓手道:“請大家稍微安靜,我們集古軒童叟無欺,信譽第一,可以保證絕對是真品。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件盞托原本在明朝時配一個杯作為全套,但杯失蹤了,傳至清代,乾隆看到後非常喜愛,不僅命人另找一隻明代杯配上,還親自題詩稱賞,刻於托上。”

    聽見徐才的解釋,那些不甚了解的人才露出恍然大悟的樣子,怪不得會那樣。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拍賣行也絕不可能弄件贗品出來砸自己的招牌,做自毀前程的事情。

    這段插曲很快就被人忘記,大家的注意力再次轉到台上的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

    隨著徐才的介紹,以及屏幕的同步展示,很快大家對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有了全貌的了解。

    這件盞托金屬胎,由圓形盞、葵瓣外盤和外撇高圈足三部分組成。通體素地雕朱漆花紋,盞外壁及盤心雕雙鳳纏枝蓮花紋,盤外壁組雕纏枝蓮花,托內褐漆刻填金乾隆禦題詩,底部右側刻《大明永樂年製》楷書直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