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鑒天眼

第四十九章 鼻煙壺(2/2)

    不過,兩人也沒有揭穿,反正他們倆也是不懷好意,準備撿個漏。

    “嗯!挺不錯!看起來順眼,開個價吧!”溫仕銘開口道。

    其他東西,他掃了眼,都懶得一一辨認,知道幾乎沒可能找到寶貝的了。將這個鼻煙壺低價拿走,他決定立即離開,今不逛了。

    加上這個鼻煙壺,今就得到兩件寶物,運氣應該差不多用光了吧?

    這鼻煙壺是瓷做的,是清朝非常出名的琺琅彩,無論是成鼻煙壺,還是琺琅彩瓷器,都是一件寶貝,的確珍貴。

    他知道,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琅等各種鼻煙壺,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

    鹹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曆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

    而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

    “一口價十萬!這是明朝的鼻煙壺,都這個價。”那家夥早就想好了價錢,所以沒有絲毫的遲疑,得幹脆利落。

    溫仕銘搖搖頭:“十萬你留給別人吧!我們走。”

    完,就站起來,招呼陳逸凡,真要離開的樣子。

    那人疑惑了一下,難道開價太高了?他記得,以前有人跟他,明朝鼻煙壺十萬一個很正常,上百萬的也不是沒有。沒有喊百萬,就是怕嚇走人,看著兩人穿得不是特別富有那種。

    “別呀!談生意嘛!哪有不還價的?我退一步吧!九萬,如何?”那人趕緊也站起來。

    兩人討價還價一番,最後在那尖嘴猴腮的家夥“很不甘”的表情下,以三萬五千的價格拿了下來。

    雙方都心裏有鬼,連客氣話都剩了,馬上散開。

    走遠,溫仕銘才高興道:“今真是好運氣,這可是真寶貝呀!”

    他告訴陳逸凡,這個鼻煙壺應該是康熙年間的物品。

    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琅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

    “那時候,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到了乾隆的年代,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溫仕銘得意地擺弄著剛得到的寶貝。

    一開始的不快,早就煙消雲散。

    求收藏跟推薦!拜謝!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