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蒼天

第一百一十八章 打架的三老和縣丞(1/3)

    看到姬平相貌儒雅,言語溫和,那農夫膽子也大了起來,又提到半前曾有一支大軍進入解縣,斬殺了在縣裏駐守的兩百多胡兵,抓了惡霸縣令,留下大約四百人駐守在縣城,其餘大軍一路西去。

    姬平細細詢問了軍隊的裝束和規模後,依據時間,斷定了那支兵馬應該是關羽的人馬。

    但問起這個人是否聽過解縣關羽之名時,這人臉上卻是一片茫然,姬平也不由失效,畢竟關羽出逃時還不到二十歲,估計還沒什麽名聲吧。

    此時色漸黑,他便帶著典韋一眾趕去縣府。

    果然,到了縣府,遠遠就有一眾將士迎來,領頭的正是關羽手下的軍司馬趙累。

    據趙累所,關羽從安邑一路向西,安定猗氏縣後,派趙累帶一千兩百士兵南下取解縣,他自己則率三千多大軍西行直奔蒲阪縣的蒲津渡。

    姬平聽後不由暗歎,關羽此次的軍事目標是蒲阪縣西麵的蒲津渡,而要奪取解縣則需要繞道花費時間。

    關羽在外流落十多年,此次本能帶領大軍進入解縣探望家人,也算榮歸故裏,但為了鎮守蒲津渡,爭奪時機,防範董卓入侵,卻能放棄這個機會,著實可佩。

    此時已經黑,他便在縣裏住下。

    不多時,趙累押解著俘虜的解縣縣令來見姬平。

    這解縣縣令是董卓安插的一個涼州豪強子弟,到任不過半年,卻在縣裏倒行逆施,凶名遠揚,不但強征各家青壯男子到中條山伐木,又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搶掠yin辱良家女子,令百姓恨之入骨。

    對於這種人渣毒瘤,姬平看也不看,直接令趙累押下去,明日當著解縣百姓砍了,一除惡霸,二收民心,正好一舉兩得。

    隨後姬平讓典農校尉伍瓊暫時兼任解縣縣令,處置縣裏事務。

    他又連夜令人去找解縣的縣丞和縣三老,準備詢問關羽家人的事。

    縣丞在縣中地位僅次於縣令,主管文書及倉庫事宜,而三老則是掌教化的民官,戰國魏有三老,秦置鄉三老,漢增置縣三老。

    三老是從民間老百姓中直接選出來的,雖名三老,卻不是三個人,而是一個職稱,隻要年滿五十,德高望重,就有機會擔任三老職務,但三老也不是一般長者能擔任的。

    漢高祖對三老的要求是“能率眾者”,也就是要在一定地域內有號召力,這單憑個人德行修養是不夠的,還必須為鄉族勢力所認可。所以三老是身份界於在官民之間的地方社會領袖,可以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績,對“鄉舉裏選”的察舉和征辟往往能起到一定作用。

    兩漢曆代子,都很重視三老。

    所以除了縣令,就是三老和縣丞最了解縣裏情況了。

    不料半個時辰後士兵來報,縣丞被縣三老的家人打了!

    姬平不由一愣,縣令剛被押起來,縣丞和縣三老就開打?這是什麽節奏?

    不過時辰已晚,他可沒功夫去親自探看情況,當即令趙累帶兵去將縣丞和三老帶來。

    趙累離開後,姬平便挑燈查看解縣的文案資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