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打通烏江(1/2)

    山地一師共兩萬餘人,還有萬餘匹西南軍馬馱載著物資,從重慶一路南下,走的還是蜿蜒崎嶇的川黔古道,但是官兵們卻僅用了三的時間,就抵達了遵義縣,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 .

    因為時間緊急,官兵們在遵義縣城簡單的吃了一口熱乎的飯菜,燙了下腳,雖然戰士們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但依然繼續向南挺進。

    如今遵義縣城已經成了山地一師的師部,工兵部隊還在城外平整了一處土地,做為臨時飛艇起降場。

    從各個地區趕來的飛艇已經6續趕到了川黔空域,遠東軍工兵部隊在重慶附近建立了大批的飛艇起降場,每這裏都有大批的飛艇起飛降落,顯得非常的忙碌。

    還有從江浙和武昌府駛來的內河機帆船和蒸汽甲板駁船,每艘船都裝載了大批的各類物資,在長江上形成了一條連綿不絕的長龍,幾乎鋪滿了整個江麵。

    如今重慶地區,工兵部隊已經沿著長江兩岸建設了大批的簡易碼頭和倉儲區,遠東軍後勤部在重慶建立了一個後勤分部和一個大型的後勤物資集散地,保證部隊在川黔地區的需要。

    現在唯一麵臨的問題,就是物資的運輸遇到了極大的阻礙。根本無法將各地調集過來的物資,及時運送至前線。僅憑一條川黔古道根本就是扯淡。

    山地一師三個旅九個團,共兩萬餘人的大編製部隊,每需要的物資可想而知。雖然山地一師依靠自身攜帶的物資,可以滿足部隊七的需要,但現在已經過去三,遠東軍後勤部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在四的時間裏把物資送到前線戰士們的手中。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打通烏江中上遊水路,將各種後勤物資通過烏江水道直接送往川黔古道上的烏江關。

    烏江,古稱巴江後稱延江,亦名黔江、涪水,思南地段唐稱內江後改稱德江,是貴州省境內第一大河。

    可這個時代的烏江還是一條原始河流,幾乎都在深山峽穀中穿行,很多地段崩石堆積,坡陡流急,落差集中,暗礁較多,平均每公裏落差一公尺。

    烏江灘險水急,從源地到涪陵入長江口總落差兩千多米,自古就有“烏江河水灘連灘,十船必有九船翻”的法。

    江麵潮砥、險灘,因崩岩堵塞,巨石橫亙,落差大於五米,流每秒**立方米,水勢洶湧,航行中稍有不慎就有覆沒之災,流傳著“走遍下路,難過烏江渡,千裏灘連灘,十船九打爛”民諺。

    就算是目前已經通航的思南至涪陵的三百餘公裏下遊航段,大險灘就有近兩百多處。烏江船舶逆水上行,每船需纖工十幾人,在船隻航行遇到陡壁時,纖夫們要泅水上岸拉纖,即便是寒冬也是如此。

    即便如此,思南至涪陵的整個航程,也必須分段航行。而且船舶在烏江航行的度極為緩慢,百裏河段往往需十半月。就算在現代社會,烏江河段的開也非常滯後,使得運力成本很高,長江一匹馬力能拖八噸貨,烏江四匹馬力才能拖一噸。

    好在遠東軍裝備的都是內河機帆船和內河蒸汽甲板駁船,從陪陵到思南這一河段,基本沒有遇到困難,但蒸汽甲板駁船無法拖拽太多無動力船舶,最多僅能拖拽兩三艘,而且在很多險灘都要先卸下,然後分幾次將無動力船舶拖過險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