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江南局勢(1/2)

    目前西南野戰軍的四個山地師,已經分別布置在四川、緬甸、安南和瀾滄等地區,各個山地師在駐地訓練的同時,還不斷的輪流派出股部隊,深入西南山區縱深地域進行偵察,在情報部的配合下,結合現代軍事地圖的幫助,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而且各個山地師參謀部門,也不斷的根據前方傳回的情報,不斷的進行軍事推演,製定各類作戰計劃,為未來進攻江南和大西南山區的做積極準備。

    中原王朝邊疆地區的土司製度,開始於唐代的“羈縻製度”,形成於宋代,繁榮於明代,崩潰於清代,結束於二十世紀初,長達一千多年。

    魏晉南北朝時期,長達約四百餘年的時間裏,中原喪亂,多政權割據,兵連禍結。各政權自顧不暇,根本沒有精力管控邊遠的夷地。

    西南滇、黔、蜀、楚等省的偏遠山區,古代夷多漢少,因為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等原因,曆代中央王朝都采用以夷治夷的方式管理地方。

    元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麵臨以少製多的矛盾。於是就在邊遠地區設宣慰司,下管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以示區別。

    在這兩種設置中,中上層使用流官、蒙古貴族,參用土人任長官。而在邊遠地區的下層如長官司,則基本上全用土人,一經任用,即為世襲。土官有了一個新任職機構,尾字是司。這兒土與司的結合,便成了後來“土司”的法。

    雖然以往各個王朝,也對土官是賜封官職,但是在元代是正式授予誥敕,印章虎符等多種執政憑證。對承襲方式、提升獎罰和貢賦等等,都有了明確規定,從而使後朝所稱的土司製度得以基本定型。

    土司世襲的範圍,多為地廣人稀之地,其地都是十分龐大。土地不能買賣,土人亦無或少有人身自由,實質上就是奴隸製和農奴製。

    明朝得了下,宣稱隻要歸附即用原官授之,甚至對有疑慮不願到京師領職的土酋,還屈尊遣使去頒誥敕和符印等執政憑證。到明中期最鼎盛時,各省的涉邊少數民族地區,共設土司三千餘處。

    為了保證邊疆的穩定,明朝在各個邊疆地區的軍事要地設立軍事衛、所,屯兵以耕種等方式自給,廣織軍事防衛網。對邊遠地區的土司也是恩威並施,廣施安撫,輕錯寬宥,重罪必究,殺一儆百。

    隨著明朝中後期,財政越來越捉襟見肘,邊疆兵備也隨之糜爛,各個衛所兵士大量逃亡。使得各地的土司勢力慢慢坐大,漸生異心而反。而且明朝以改土歸流之法應對,激化了矛盾,引了許多戰事。

    曆史上每當中央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邊疆地區的局勢都會糜爛不堪,各地土司紛紛作亂,恣肆虐殺百姓,為患邊境,“漢民被其摧殘,夷人受其荼毒”,而西南偏遠地區尤甚。

    先是西南播州楊應龍作亂十多年,後是奢安之亂,貴州與四川兩大土司聯合起來,占重慶,攻成都、圍貴陽,將大半個西南地區陷入戰火,戰事持續十多年。戰事剛結束,又有雲南眾多土司參與的沙普之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