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人治與法治(1/2)

    王和與李明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搖頭苦笑。王和拍了拍宋濤的肩膀,沉聲道:“崇禎這個人怎麽呢,我們做為後來人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但是千百年來,曆代華夏封建王朝的君主,講求的帝王之術是中庸平衡,而崇禎恰恰卻沒有做到這一點。

    其實明朝中央集權與管理體係已經十分完善,明朝中後期,內閣權力達到頂峰,與司禮監一同把持朝政,隻要內閣大臣照章辦事即可保持國家的穩定。最典型的是張居正,他與內廷的馮保聯手,即便萬曆三十年沒有上朝,大明朝廷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運轉。

    無論什麽樣的政權,都不會永遠平穩,隻能是各方勢力博弈形成的一個短暫的平衡,而且不要讓矛盾集中爆,這才是所謂的政治。而崇禎身兼數職不分權,集權程度與曆任皇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等於將自己置於死地。比如現代一些大的公司,往往都是雇傭一批先進的經理人管理,而董事長隻要抓好公司的展方向就行,根本不用麵麵俱到。

    殺魏忠賢本身沒錯,但是沒必要趕盡殺絕,至少要扶植一個閹宦把持內廷。其實財稅大權交給閹宦是最符合皇權利益的,沒有了閹宦,官僚失去監督,官僚自然會將利益最大化。而崇禎一朝的朝政其實就是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把持的,是崇禎自己打破了大明曆朝以來的製約平衡機製。

    當然,這也和崇禎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帝王之術教育有關,他這個皇帝當的太突然。對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來,驟然接下一個爛攤子,又沒有張居正那樣的名臣一心輔佐,麵對明末黨爭、**、邊患、流寇等多年積累的頑疾,我們還能苛求他什麽。”

    宋濤聽了王和的話,不服氣的道:“誰當時沒有名臣,那誰……還有那誰……不都是名臣嗎?”

    他一時間也想不起來明末有哪個名臣,但是一著急就出了一番混話。把李明和王和逗得哈哈大笑。

    李明拍了拍宋濤的肩膀,語重心長的道:“兄弟,平時沒事多讀讀書,省得出去丟人。”

    宋濤被他得滿臉通紅,臉上都掛不住了,可李明卻根本不管已經快炸毛的宋濤,接著道:“雖然崇禎勤政、節儉,但這些優點都不是成為優秀帝王的必須條件。再加上他年輕,心智還並未成熟,而且能力平平,隻能有心無力。

    雖然他沒有加明王朝的覆亡,但也沒有起到什麽正麵作用。其實到家,大明朝氣數已盡,縱然有縱之才,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也隻能讓大明苟延殘喘而已。但是大明經過兩百多年運轉,早已經是積弊難返,哪能是變就變的,這也是千百年來華夏曆代王朝不變的宿命。”

    王和也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然後道:“我們就不要替朱家王朝感慨了,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吧。現在我一想到管理中原這個爛攤子,就倍感壓力,連覺都睡不踏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