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九百六十三章 中南半島的農業資源(1/2)

    中南半島,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舊稱印度支那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為東亞與群島之間的橋梁。

    半島各國基本上是在9-10世紀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幾個國家均為農業國家。半島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也相當豐富。幹季及雨季較分明,氣候屬典型的熱帶季風類型,水熱資源豐沛,幹濕季分明,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終年適宜農作物生長,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如此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紅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等肥沃的衝積平原地區,水稻生產都能做到一年兩收。

    公司農林部育種中心,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培育出了具備現代社會優良稻種特點的種子,稻種的質量、產量和抗性,都非常的優良。具備米質優良、需肥少、需藥少、抗病抗蟲性強等特點。

    農林部派出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中南半島各地分別建設了一些水稻種子生產中心,為在中南半島進行大麵積普及優良的稻種做準備。

    中南半島的水稻生產,主要分成雨季和旱季兩個季節,雨季從5月到10月,旱季從11月到次年4月,屬於跨年度種植。

    播種時間主要取決於灌溉條件。頭季稻中的低窪雨養稻田5-6月播種,有灌溉條件的稻田7-8月播種,因而收獲期很長,有的地方品種遲到1月才收割。二季稻一般在1月下旬播種,次年~4月收割。

    尤其是暹羅地區,自古就有“東南亞糧倉”的美名,是亞洲惟一的糧食淨出口國和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泰國的大米、木薯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魚產品出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在現代社會,泰國的十大出口商品中,農產品就占了六席。占出口總值的40%。遠東公司在糧食短缺的那幾年,依靠暹羅的稻米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糧食缺口。

    公司在東南亞地區準備重點發展另一個主要作物就是木薯。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飼用和工業上開發利用。世界上木薯全部產量的65%用於人類食物,是熱帶濕地低收入農戶的主要食用作物。

    作為生產飼料的原料,木薯粗粉、葉片是一種高能量的飼料成分。在發酵工業上。木薯澱粉或幹片可製酒精、檸檬酸、穀氨酸、賴氨酸、木薯蛋白質、葡萄糖、果糖等,這些產品在食品、飲料、醫藥、紡織、造紙等方麵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國主要用作飼料和提取澱粉。

    木薯的播種時間有兩期,一期在11月到翌年1月,稱為旱季前作物;另一期在-4月,稱為雨季前作物。其生產期為10-1月。木薯適應性強。豐產性好,一般畝產鮮薯可達兩三千公斤,科學種植可達五千公斤以上。

    公司之所以發展木薯種植,主要是因為木薯的畝產高,還特別耐旱,可以在東南亞幾乎所有類型土壤中生長,而且其對養分需求不高。

    未來公司會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地區大麵積推廣種植,因為收獲後的木薯,加工成澱粉、幹片、幹薯粒等,非常便於保存。所以公司未來會將木薯納入公司的戰略儲備係統。進行大批量儲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