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四百一十九章 遠東那幫人心野著呢(1/3)

    明代生活在遼東的漢族遼民,處於地域遼闊的邊疆少數民族大氛圍中,受到塞外各族的文化以及邊地衛所製軍事化生活的影響,多民族的生活習俗、價值觀念、社會心理交融在一起,使東北漢族遼民,形成了邊疆漢族居民豪爽、粗獷的性格,很多便民性悍善騎射。…,

    生活在遼東地區的漢族遼民,主要聚居於遼東都司,多是以軍戶和流人為主體。按照明末的法,“華人十七,高麗、土著歸附女真野人十三”,屬於多民族雜居地帶。

    而東北漢族和內地漢族有一定的文化差異性,然與邊疆民族卻有了更多的溝通點。“遼人”生活於東北邊疆地區。內地漢族人稱其為“遼人”,不無歧視之意,主要因為邊疆較內地荒涼、氣候寒冷、文化落後、民風強悍。

    從明中葉以後,在遼東地區先後有三大股遼軍勢力,一是李成梁係統的遼軍,二是祖大壽係統的關寧遼軍,三是毛文龍係統的東江島兵。

    明朝末年,遼軍是明軍主力部隊之一。當後金起兵反明、八旗兵攻克遼沈,李成梁係統的“遼軍”實際上已經瓦解。崇禎二年,遼督袁崇煥計殺毛文龍,造成島內人心渙散,海上抗金事業受到嚴重損害。

    遠東公司的強勢插入,不但完全接收了東江鎮的軍民,還把曆史上投降滿清的東江三礦徒送到了南越占城國。所以如今遼東隻剩下祖大壽係統的關寧軍,“關”指山海關,“寧”指寧遠。當年遼東巡撫袁崇煥提出籍遼人以複遼,遼民不斷應募入伍,在抗禦後金軍的襲擾、與蒙古各部周旋中,逐漸形成了後來的“關寧遼軍”。

    崇禎二年,皇太極親率大軍首次襲擾京畿的軍事行動中。袁崇煥被殺,趙率教、滿桂先後戰歿。祖大壽成為“關寧遼軍”的首領人物,組成以祖大弼、祖可法、祖澤潤等“祖家將”為核心的軍事集團。

    這支軍隊的主體是塞上健兒,他們長期生活於邊疆地區。不僅是生活習俗,戰鬥力也強,內部比較團結。普遍具有對首領的效忠意識。隨著祖大壽地位的顯赫,“祖家軍”的實力也日益膨脹,祖大壽身邊聚集了一批謀士良將,很引世人矚目,也引起了皇太極的重視。

    聰五年,皇太極重兵圍困大淩河,祖大壽與其主力部隊適在城中。皇太極之所以下大決心久困淩河城,用他自己的話:“明人善射精兵,盡在此城,他處無有也。夫明國之勁兵。盡困此城,他處援兵,無足為慮。”

    大淩河之戰結束後,祖大壽和祖可法、祖澤潤約40名副將、參將、遊擊以及殘餘軍民人等1000餘人,投降了皇太極。曆史上祖大壽向皇太極建言,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裏,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裏當內應,奪取錦州城。其實祖大壽一回錦州城就組織防禦。繼續帶領關寧軍抗擊清軍。

    可是因為遠東的存在,皇太極並沒有同意祖大壽的建議,而是把他和一萬多關寧軍都帶了回去。雖然祖大壽非常想回寧錦,但是他被揚古力看得死死的,一直未能成行。

    更苦逼的是,遠東軍攻打遼東的時候。他也率領一萬多關寧軍隨揚古力南下馳援沈陽,沒想到鑽進了遠東布置的口袋裏,被遠東密集的炮火炸死在亂軍之中。一萬多關寧鐵騎也僅剩下幾千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