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九百一十七章時間軸(三)(1/3)

    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三次世界大戰有點類似陳燮原來時空的二戰,大明因為內部問題,兩次世界大戰打下來,鬥誌不如以前了。↖↖,雖然還是世界老大,態度上沒有以前那麽強硬了。而歐洲各國則不一樣,一直在努力發展,力求雪恥。

    在戰術上同樣發生了變化,新生力量德國為首,法國、俄羅斯、英國為輔助,其他歐洲國家湊在一起與大明作戰。歐洲國家采用裝甲突擊戰術,在陳燮看來就是二戰德國戰術的翻版。而大明作為一個老朽帝國,在戰術上比較保守,依舊沉浸在過去的經驗和輝煌中。

    世界大戰爆發的頭一年,大明在非洲吃盡了苦頭,連續丟掉了北非大片的領地。如果不是地中海艦隊足夠強大,還有蘇伊士運河的存在,埃及都守不住。在明俄戰場,大明構築的堅固防線,在俄、德聯軍的機械化突擊麵前一潰千裏。北麵不得不退守海參崴,西邊丟掉了半個中亞,高加速戰區,則退到了土耳其境內。

    眼看大明就要遭到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關鍵時刻,大明內閣劇烈動蕩。陳燮的後人,第八代玄孫陳灝閃亮登場,前任內閣引咎辭職的後,陳灝臨危受命,組成了新內閣。總理大明內閣之後,陳灝下令全國進入戰爭體製。在此之前的大明,就算是打的那麽慘,也一直沒有進入戰爭體製。具體原因還是利益在作祟,大明內部的財團和世家,成為了大明的毒瘤。為了一家之利益,這些人背地裏做了不少賣國的事情。

    進入戰爭體製之後,陳燮發起了一場全聯盟範圍內的風暴,針對那些出賣過大明利益的財團和世家。搞了一次大清洗。明明在進行世界大戰,居然還搞這個,當時的人很不理解。但是事後證明陳灝是正確的,攘外必先安內。一場大清洗持續了一年多,與此同時,大明的完善的動員體係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陳灝一麵要求前線維持現有戰局。一麵組建新的機械化部隊。強大的工業體係,進入戰爭體製半年後,大明再一次迸發出全球震撼的戰爭潛力。

    海軍方麵,同時放下龍骨的航母就是十六艘,坦克年產量達到四萬輛,飛機年產量六萬架。陳燮的後人們在這次大戰中再次成為大明帝國聯盟的中流砥柱。大明軍工的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各地的陳氏後人旗下的產業。

    號稱大明第一家族的陳氏,在這次世界大戰中,不但作為軍工生產的主力。在戰場上,有名有姓戰死的後人,多達五百三十八人。令陳燮欣慰的是,這些後人在戰場上的英勇,再次喚起了人們對陳相懷念。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飛鷹軍團司令陳霄,指揮十萬飛鷹猛士,在明俄戰場發起反擊的時候。就像一把銳利的尖刀,劃開了俄德聯軍最堅固的防線。並且在隨後的八年內。飛鷹軍團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第一個衝進了莫斯科。而陳霄本人,則因為過度勞累,在戰爭結束前的一個月,病逝在最後的戰場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