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九百一十二章(1/3)

    第九百一十二章

    陸陸續續,隻要還健在的跟陳燮有血緣關係的人,都來到了京師。這樣的一個過程持續了半年之後,陳燮正式宣布辭職,陳子龍在人生的暮年,總算是達到了人臣的極致。

    辭職之後,陳燮卸任複興黨黨魁一職,因為在歐洲外交成績極為出色,為大明爭取了巨大利益的張廣德,出任黨魁一職。實際上這就是在告訴下的黨員,這是接班人。並且在正式卸任之前,陳燮在黨章中立了一個規矩,黨魁必須有外交工作的經驗。

    為什麽會設這一條,外人無從得知。複興黨內部則普遍認為,大明現在最擔心的不是內部環境,而是領導人需要一個麵向世界的眼界。一個對世界了解不足,沒有跟外國人打過交道的領導人,是很難帶著政黨乃至整個國家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正式離職的這一日,陳燮出現在國會,發表講話。該講話縱論國際國內形式,指出大明的未來在於大海,在於海外殖民地,在於教育,在於科技(格物)。陳燮從三寶太監鄭和開始起,談到了大明當初錯過的機會。正是因為當時的政治人物缺乏遠見,為了一己之利,打著為國家的高尚旗號,斷送了大明走向世界,由此富強的道路。因為這個決策的錯誤,大明放棄了大海,放棄了海量的財富,差點斷送了二百年的國祚。最後,陳燮抑揚頓挫的對滿座議員和官員道:“我們已經打開了掌握這個世界的大門,將來如果有人以治內的借口,提出閉關鎖國的政策,這裏我要強調一句,此國賊也。人人得而誅之!”

    之後,議會以立法的形式,兩院上下全體通過了一條法案,凡有提議閉關鎖國者,以叛國罪論處,不許保釋。這一條。直接寫進了憲法。

    陳燮離任之後,大明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政治上沒有陳燮的時代。離任的陳燮不是鎖在西山修養,而是帶著一幫人離開了京師。乘火車到津之後,轉到遼東,途徑平壤、漢城,抵達仁川,由此渡海前往江戶。陳燮此行所到之處,百姓自發沿途迎接。抵達沈陽之時。沿途三十裏,百姓設香案焚香,一日不散。遼東之百姓的心目中,陳燮就是萬家生佛。當年的移民,救了無數人的性命。遼東民間有陳公祠上千座,都是百姓自發建造。

    抵達江戶之日,城內萬人空巷,碼頭上人山人海。幾十萬人整齊的跪地,迎接“東瀛王”。至今的東瀛人。還是以陳燮為王。在江戶停留一周之後,陳燮轉道長崎,乘新式戰艦往北美。民間乃至整個大明對於這個路徑,似乎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陳相要回家了。這一次,陳相真的要離開大明了。離開大家了。

    報紙上公布了陳燮的行程之後,民間無數百姓痛哭流涕。陳相自北美海外而回,民間的主流觀點其實早就斷定,陳相非凡人也,假托北美而回。如今將駕鶴而回也。

    反正各種法都有,民間無數的版本,最終都歸於一個地方,那就是神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