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八百四十章 行動遲緩(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熱門推薦:、 、 、 、 、 、 、

    第八百四十章行動遲緩

    實際上這一套在印度是玩過的,改頭換麵之後,重新包裝,其本質是一樣的,就是要讓殖民地下麵的人民形成一盤散沙,並且透過收買威脅等手段,培養一批新的權貴出來,讓他們來治理殖民地的百姓。當然看,如果有非波斯裔的貴族願意加入,遠征軍也是熱烈歡迎。

    所有的計劃,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重創來犯之敵,迫使奧斯曼帝國坐在談判桌上,接受失去埃及這片領地的現實。這個時候在蘇伊士登陸的好處顯示出來了,如果奧斯曼帝國要來報複,那麽其軍隊數量不能少了,大規模的軍隊要集結,後勤要籌備,這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奧斯曼帝國采取被動防禦的姿態,那麽遠征軍可以不慌不忙的準備下去,慢慢的蠶食周邊的領地,鞏固占領區,逐步向亞曆山大港推進。

    遠征軍的作戰計劃謀劃準備了很久,總參多方收集情報後,做出了兩個不同方向的計劃。如果能引來奧斯曼帝**隊的進攻自然是最好的,以逸待勞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如果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不來的話,遠征軍的火力可以保證,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抵擋大炮的轟擊。

    第二個計劃無疑是無奈之舉,因為在埃及這個地方,戰線拉長之後,後勤壓力巨大。本來這地方就沒有像樣的道路,對後勤要求很高的近代軍隊。在這種環境下作戰,對整個後勤體係來,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現任埃及帕夏昏聵無能。駐埃及軍隊缺額嚴重,武備鬆弛。聞訊之後決定掩蓋消息,但是其部下相勸,以其隱瞞將來必然敗露承受後果,不如誇大敵軍的數量,以免戰敗之罪。於是一個關於大明軍隊入,人數多達十萬的消息傳回了伊斯坦布爾。

    蘇伊士的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蘇丹雷霆震怒,易卜拉欣被叫到蘇丹麵前問策。作為深入過大明境內的唯一的奧斯馬帝國貴族,易卜拉欣在獲悉這一消息後,極為堅定的表示:“不能出動出兵,原因是沒有勝算。”這一法立刻遭到了駁斥。反對派的理由很簡單,強大的奧斯馬帝國,疆域曠過,雄兵百萬,怎麽可以接受這樣的恥辱,必須要打回去。易卜拉欣這家夥,被一群反對派打成了投降派,不得不黯然退下,放棄爭辯。

    動嘴是最輕鬆的。主戰派的貴族代表們卻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蘇丹從歐洲召回,出麵組建一支大軍。與入侵的大明帝國中東遠征軍團作戰。

    穆斯塔卡可不是那些隻會動嘴的權貴,長期在歐洲作戰,軍事上至少是內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來在歐洲有個“歐洲病夫”的美譽,最初的起源就是因為1868年穆斯塔法的歐洲之敗後,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日漸下降,偌大一個國家在歐洲地位變得無足輕重。

    這個時空。穆斯塔法的歐洲之敗看來是沒機會了,調回伊斯坦布爾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主動登門拜訪易卜拉欣。兩人見麵,易卜拉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後還提到了一個問題,蘇伊士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帝國大軍勞師遠征。如果強行發起攻擊,未戰先敗,幾乎是定局。為此,易卜拉欣通報了他的人從蘇伊士帶回來的情報。就算除以二,大明帝國的軍隊至少在五萬萬人以上(情報工作難以展開,故而不全。)拋開裝備的因素,以這個不全麵的情報為基礎,精銳的奧斯曼軍隊要打敗這五萬萬大明的軍隊,至少要兩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把握。這一猜測是建立在對埃及帕夏的了解之上,所以誤打誤撞之下反倒蒙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