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七百九十一章曾經的向往(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七百九十一章曾經的向往

    看了電報內容之後,陳燮口述電文如下:此次行動,充分暴露了無序金融市場給民間資本帶來的巨大危害性。…,以此為引,以法為基,建立完善金融秩序迫在眉睫。金融發展的方向,應該是推動促進工商業的發展,而不是斂財的工具。

    回電是給陳平的,也是給海外聯盟高層提前打預防針。一旦海外聯盟正式宣布成立,立法機構必須盡快就該案為範例,建立金融秩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證券市場的管理層和資本勾結起來,想怎麽割羊毛就怎麽割羊毛。別看這樣做來錢快,就長遠來看,危害巨大。

    這份電文才是陳燮的最終目的,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什麽?工農業總產值麽?國家財政收入麽?真要這麽,宋朝就不該滅亡,應該反過來滅了周邊國家。工業化和熱兵器的廣泛使用帶來的戰術變革,才能將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和戰爭潛力挖掘出來。

    扶持工商業的發展,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在工業中投入,不然靠陳燮一個人的財力和物力,實現工業化那就是一個笑話。資本有逐利性,這個時候問題凸顯出來了,做什麽掙錢啊?你得指明一個大方向,畢竟這個時代的人見識上有限。工業這玩意,從來就不是什麽單一的項目,什麽都自己搞的那叫作坊,叫手工業。

    什麽叫工業產業?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支步槍拆解之後的零件不少,作為生產者其實隻要掌握槍管鋼的生產和填裝藥的技術就夠,最多再加上流水線。其他的零件,都可以外包。隻要加強質檢,確保外包產品的質量。這些外包出去的零件。以槍托為例,一家企業盈利存活下來了,那麽其他的企業呢?最終所有零件匯聚到一起,組成了一支合格的步槍。

    陳燮現在要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不能什麽都自己來做。那樣不但低效,還不能保證質量。工業產業化的特點就是分工越來越細。做螺絲的就專門做螺絲,生產槍栓的就得專門做這個。以此類推,剩下的事情就是一句話的內容:掌握核心技術,製定行業標準。

    這麽吧,之前的軍工體係,在陳燮看來屬於逼不得已,或者時機不成熟。現在不一樣了,一整套的行業標準製定了,經過長期不懈的強製執行。新的公製成為了標準度量衡。就算有的人不接受,那也不是問題。我就這個標準,你要想掙這個錢,就得按我的來做,否則你該幹嘛就幹嘛去。不接受我的行業標準,你在這個行業就沒有生存的餘地。

    事情就這麽簡單,早期什麽都自己來,那是無奈之舉。以造船為例子。沒有繁榮的海貿帶來的巨大的可見的利益,誰d的吃飽沒事幹往海上跑?現在呢?有多少人哭著喊著要做海上貿易?不帶他玩還不行。人多了。資本多了,造船的買賣就來了。

    到底,還是先把蛋糕做大,然後靠行業標準就能掙錢。其他的利潤較低的產業,交出去給民間資本去搶好了。以前看不準或者不敢投入,現在要死要活的往裏頭投錢。這就是資本的趨利性。看見有利可圖,資本爆發出來的熱情,想攔你都攔不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