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七百八十一章忠誠和能力(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第七百八十一章忠誠和能力

    鋪設海底電纜的關鍵,還是橡膠技術的發展。⊙,盡管有陳燮的金手指,這個時代的化工水平還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橡膠和石棉的絕緣作用,可以解決陸地上的絕緣問題,但是要下水的話,還需要更先進的技術。而且這個事情就不是那麽簡單的,還需要對海峽深度的情況有足夠的了解,然後才能談鋪設的問題。

    金手指再牛逼,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從現代社會弄輛農用三輪車過來,學習一段時間就能駕駛了。但是其工作原理呢?柴油機的生產技術呢?地盤的技術呢?變速箱的技術呢?輪胎的生產技術呢?這還算是好的,你弄一輛坦克回去看看,別生產了,怎麽用都學不會好吧。而且還別明朝了,就算是民國,當今一些先進的武器弄回去,怎麽使用的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

    工業這個東西從來就不是單一的,有的東西可以催化,但技術積累必須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點陳燮早就明白了,弄個蒸汽機回來,這邊組織技術力量,花個三五年的時間能仿製出來,你弄個柴油機過來,硼缸套,鋁活塞,還有噴油嘴的加工,就這幾樣都能把明朝人玩個生活不能自理。沒有五年以上的學習個技術積累,想都不要想大規模的量產,就這還是開了掛的前提下。建國之初,為何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為何要大力推動理工科教育?真的認為工業化的成功完全是改革開放的結果,那就太真了。沒有從49年開始的積累,哪有後來工業現代化?單單一個工業化需要的產業工人,你就沒法解決。更不要技術積累。

    陳氏家族的產業很多,但是現在基本開放了紡織業領銜的輕工業領域的技術。真不是不想做壟斷的買賣,實在是顧不過來。除了遼東的重工業基地和爪哇的石化基地,其他的產業陳燮現在基本不去關心。江南的那一大片產業,現在基本都是丟給那些女人去折騰,每年看一眼上交利潤的數字這個工作。現在都是李香為首的團隊在做。

    陳燮的精力旺盛,不等於就得學朱元璋那樣,老百姓穿衣吃飯都要管起來。工業化的特點就是產業的分工越來越細,一個人就算三頭六臂,你也管不過來。如何保證產業的活力和持續發展,靠的不就是製度麽?

    當初在登州起家的時候,玩的是作坊,現在玩的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根本就沒法比。舉個例子:鐵路。一開始可以把築路和機車生產放在一起,隨著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發展,產業分離是一種必然。機車生產是一個產業,築路是一個產業,盡管這兩個產業現在是一個總裁夏雪在負責,但是兩個產業之間的管理層,基本上沒什麽權利上的交織了。

    父子之間的對話,核心還是在有線電報的鋪設技術上。基本上是陳凡再。陳燮在聽。從最初的單獨研究到現在,陳凡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分別為生產和線路鋪設,正在架設的線路是從塘沽到沈陽,工期預計是十個月。電報機的生產進度倒是跟的上,鋪設線路的工程進度,受到電線產量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