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七百七十三章最現實的問題(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爭論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尤其是錢牧齋這麽一個觀點:朝鮮王禪位、東瀛也將步其後塵,大明失去兩個屬國已經是必然的前提下,如果還要堅持過去的那一套,失去的很可能是你更多的地方和利益。比如華亭新區,現在的繁華在錢謙益看來不過是一個假象,一旦陳燮被激怒,將其在華亭的產業進行轉移,並且以武力把持海上貿易線,可以輕鬆的切斷大明的海上貿易,擊破“繁華”的假象。那麽屆時,大明的商人隻能把貨物送到南洋去進行交易,而不需要多跑路的歐洲商人,完全可以在直接在興海城就能買到想要的貨物時,稅務部門找誰去收稅?失去了海上貿易這一條利益線,對整個大明的財政而言,根本就不是重創能形容的,直接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海上力量基本為零的大明,對上陳燮的海上力量,無疑蚍蜉撼樹。就算是在陸地上,大明也存在這個問題,隻要陳燮願意,大軍自遼東出發,朝發夕至,沿途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抗衡的軍事存在。即便是京師的新軍,也是聽命於陳燮的軍隊。

    這個問題以前大家裝著看不見,現在拿出來的時候,等於是揭開傷口一般的殘忍。可以想見,如果把這些問題拿到議會去討論,內閣的強硬派毫無勝算,一成都沒有。沒有人會為了大明的財政收入去得罪陳燮,沒有人會為了大明財政的利益,放棄自身哪怕一兩銀子。

    從這個問題暴露出來另外一個問題,大明這些年的“中興”頻頻在報紙上出現,“建新中興”這個詞,幾乎是一致的論調。那麽問題來了,“建新中興”的基礎是什麽?外部,遼東的軍事存在,迫使蒙古和女真臣服,西域方麵雖然遠,但是在強大大明軍事威脅前提下,主動的選擇了恢複過去的關係。內部環境更加的簡單,沒有海外貿易帶來的海量的稅收,大明的財政收入至少跌八成。想想這個數字,都生不出抗拒的心思。

    最終內閣還是抱著一個僥幸的心理,讓錢牧齋走一趟東瀛,打著蘇領事之事善後的旗號,實際上是一個重新定位的談判前接觸和試探,至少要知道陳燮想要什麽。

    從橫須賀登岸之後,錢謙益才知道陳燮人在箱根,整個東瀛的局勢抵定,不要多久陳燮代理東瀛王的事情就會變成名正言順。知道這個消息後,同行的史可法整個人都不好了。陳燮是否稱王,一直是一個標杆。大家都是這麽判定的,一旦陳燮稱王,在利益上就會站在大明的對立麵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有自己的國家了,憑什麽給大明白白占便宜?更為嚴重的是,東瀛不過是海外聯盟的一部分,也就是陳燮不排除稱帝的可能性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