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七百零四章說法不一(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一次航海行動,在大明的官方記載中是這樣的,“這是繼成祖年間鄭和下西洋之後的又一次偉大航行,同樣也是一次給世界人民帶去和平發展,共榮共存的一次偉大的航海行動。史稱,建新遠航。”這個官方的法,得到了亞非拉人民的廣泛認可。至少他們的教科書上就是這麽寫的,一些西亞和非洲國家甚至直接在教科書上寫,“大明帝國的遠洋探索行為,客觀的給西亞和非洲人民帶來了文明和進步”。

    大明民間史學家的口徑,則與歐美史學界的記載比較接近,他們都把這一次航行稱作“建新遠征”。認為這是明帝國海權意識崛起的一次軍事行動,客觀上促進了大明帝國五百年的繁榮和世界霸主的地位。

    以上都是比較客氣的法,有一個叫馬克思歐洲人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被譽為大明帝國近百年最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音樂家的陳燮,本質上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他是世界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雙手沾滿了世界人民的鮮血。發生在明帝國建新五年的那一次航海遠征,開啟了明帝國世界範圍內的掠奪行動。曾經的亞洲老大帝國,已經不滿足於在亞洲範圍內的掠奪,策動了這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且在未來的四十年內,不斷的加大其在非洲和西亞的軍事投入。這一行動與其隨後的橫穿太平洋的遠征,本質上都是為了世界殖民,都是資本利益驅動的產物。

    這一次遠征投入的戰艦為四十艘,商船和補給船六十三艘,運載步兵一個師,海軍陸戰隊若幹。艦隊抵達開普敦之後,護送十艘商船繼續往歐洲航行,計劃於次年的春,抵達荷蘭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

    京師的爭吵口水未幹,陳燮關於廢除相應戶籍製度的奏折,依舊很順利的擺在的禦前會議的圓桌上。理由很簡單,朱慈烺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在力量,用於平衡整個看上去文官集團過於強勢的政治格局。

    但是在這次禦前會議上,首先被拿出來的議題不是什麽戶籍,而是由吏部尚書李遇知提出的議案,廢除下各總督,理由是“豪無外患,徒傷國帑”。大明內亂外患期間,設了好多個總督,統一指揮各軍作戰。現在還保留的總督隻有三個,一個是薊遼總督,一個是三邊總督,一個是陳燮的三省及海外總理大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