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六百九十五章大明帝國的威懾力(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六百九十五章大明帝國的威懾力

    大明的文武臣子,都是慫貨麽?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敢反抗麽?這個真的未必,尤其是那些大家族,底蘊還是很深的。如果看曆史,擊敗孫傳庭之後,李自成後很輕鬆的一路攻城略地,真正去抵抗的文臣武勳很少,似乎真的這些人很慫。

    實際上呢?這些人都有一個特性,就是一個大家族,都是有產者。有家有業的人,在曆史上真的敢於揭竿而起的,從來都是極少數。原因就是他們有產,要是無產者,管你那麽多,在不造反餓死。

    總的來,就是這些人缺乏打破壇壇罐罐,沒有豁出去的勇氣。還有一個就是明末的特性,一方麵文臣掌握了實際權力,秀才造反就更不要指望了,他們從來就沒有多少舍得一身剮的勇氣。另一方麵,英宗以後,武勳被當做豬來養,血性早就被磨光耗盡了。

    這也是在這一次廉政風暴的過程中,一旦陳燮擺出強硬的態度支持朱慈烺,文武大臣立刻就慫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還是因為這一次的廉政風暴波及麵不是很大。還在文成武勳承受範圍內,穿了就是丟卒保車的勾當。

    轟轟烈烈的反腐,實際上真正觸動深層利益的時候很少,當皇帝的意誌不可動搖的時候,文武之間的合作立刻分化,甚至文臣內部也進行了快速的分化,從最初的聯合反抗,快速的走向投入其中,分一杯羹。表麵上這是一次反腐風暴和製度的重新確立,實際上到後期,在朱慈烺的默許之下。演變成了一場政治盛宴和一場製度的自我改良。

    客觀上,這次曆時近一年的反腐風暴,確實推動了明朝政府稅收製度的正規化建設。這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問題的都是貪官汙吏,皇帝是好的。這個觀念,一直延續下去。

    作為這次風暴的掀起者。陳燮並沒有過去的去實際參與,除了做一個態度之外,別的事情都是朱慈烺這個皇帝在操作。這也算是是一次不的穩固和壯大的機會,但是陳燮並沒有後悔這麽做。就大明這個現狀而言,過分的限製皇權和臣權,都不是什麽太好的現象。

    整個下的視線都集中在這場風暴上的時候,江南意外的平靜。南京城被劃分為好幾個區,義務教育的學校一座一座的建設起來。師資力量注入之後。初秋的時節,南京城內的學先開學了,鬆江府的動作更有效率,每一個鄉鎮都開了一所新式的義務學。

    現在的義務教育是三年製,畢業之後可以進入縣城的中級學校學習的屬於少數人,更多的人則在畢業後走向社會,早早的擔負起掙錢養家的責任。這一係列學校的開學儀式,陳燮都沒有參加。而是悄悄的來,悄悄的走。默默的看著這個時代的變化。作為義務教育的強力推動者,陳燮更希望看到的是這個時代的自覺。當然,人類社會敢於吃螃蟹的第一人,也僅僅限於一個。自覺往往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區別是這個過程的快與慢。於是,動力變的很重要。陳燮扮演的就是這個動力的角色,而且還不愛講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