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四百七十八章輿論造勢(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通過收取商業稅,國家獲得了銀子,然後用銀子去買商人手裏的糧食。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之中,存在著很多吃飯的營生。百姓有個營生,衣食無憂,才能安心的生產生活。舉個例子,絲綢價格上漲,商家擴大生產,首先需要招人把絲綢做出來,其次是運輸也需要增加人手和運輸工具,增加運輸工具,又能帶動運輸工具的產業,比如造船。每一個的家庭裏,有一個人有穩定的收入,這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穩定。因此,別看一個的絲綢行業,養活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人群。

    產業興旺了,國家能收的銀子就更多了,反過來能用於安定國家的錢糧就更多。國家有了銀子,士兵有了餉銀和撫恤,上陣自然沒有後顧之憂,將士用命,國家安全才有保證。國家有了錢糧,才能用於賑濟災民,不使賊寇有可乘之機。

    這一通道理,其實讀點書的人都懂,隻不過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擺在一起的時候,怎麽選擇的問題罷了。

    起來江南士林的影響大,不是因為他們水平高,而是因為這個年月的所謂“民意”,從來都不是草民的意思。民意,是那些縉紳集團的專利。為什麽這麽呢?因為這個時代的文盲太多了,絕大多數人連字都不識一個,你讓他表達自己的意思,能用順暢的文字表達麽?

    陳燮在這個問題上,玩的就比較絕了。整個南京城,每一條街巷都有讀報欄,有人免費給百姓讀報。這個就不一樣了,不識字不等於傻子。白話文寫的東西,念出來誰都明白。當這些草民知道這些道理之後,並且願意表達出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意。

    大街巷的讀報欄邊上,多了一些穿青衫的讀書人。胸前掛一個牌子,上麵寫著“記者”二字。挑擔子的大叔在聽完讀報後,準備回去繼續幹活,立刻被記者盯上了,問:“這位大叔,請問你聽了這個讀報,有什麽想法沒有?”

    某大媽聽完之後,罵罵咧咧的走了,記者立刻上去問:“這位大媽,你聽了讀報,怎麽想的呢?能跟我麽?”“我要回去給孫子做飯。”“沒事,不耽誤你多少時間,回頭我給你買兩燒餅回去給孫子吃。”

    這樣的事情一直在不斷的上演,百姓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的。有的:“這是命,上輩子投胎不好,做了孽。”有的:“老爺們都這樣,哪會管尋常百姓的死活?”有的:“田都被老爺們占了,朝廷哪有田賦來賑濟百姓?難怪江北鬧的厲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