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三百四十七章無形的改變(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實際上朱大典是個很強勢的文官,但是身在登萊,如同深陷泥潭,有力根本使不上。句不好聽的,登萊現在的局麵,就算各府、州、縣的長官全部辭職,都不會影響地方政務的正常運作。想想都覺得可怕,陳燮竄出來才幾年。

    登萊的變化,主要還是孫元化這個巡撫的配合,這一點朱大典還沒弄明白。改變都是一點一點的,當資本家這個群體的力量足夠的時候,趕上明朝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減弱。諸多合力之下,登萊這個大明的怪胎誕生了。本質上,登萊巡撫一下的各級官府,權利已經被地方利益集團架空了,並且在陳燮這個帶頭人的誘導下,慢慢的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沒好處的事情,不會有人上杆子的去做。登萊這個地界,縉紳商人集團得到的好處,就是地方政權對他們的約束力和控製力被削弱,不然誰願意交這個維持費。有一個前提是必須的,那就是登州營這個武裝力量集團的存在。這股強大的力量,才是改變的腰杆子。

    麵對陳燮詢問的眼神,朱大典還是點點頭道:“那就徐州吧,這樣不會影響東江方麵對建奴的壓力吧?”陳燮搖頭道:“當然不會,旅順是不凍港,冬的渤海灣結冰,絲毫不影響登州對東江的增援。”著還拿出地圖來,指著地圖道:“東江鎮在遼東突前的部位是複州,駐軍有李維鸞等部五千多人,加上王啟年的六千多人,沈世魁在皮島還有三千多戰兵,兵力上防禦肯定沒問題。登州營的騎兵不南下,留在手裏,隻要建奴異動,隨時登陸旅順,襲擾敵後的。”

    明朝設登萊總兵的目的有二,一是封鎖海麵,不叫建奴片帆下海。二是襲擾敵後。這兩點,陳燮做的都很到位了。根本不用巡撫操心。就政績而言,每什麽都不用做,都少不了朱大典的一份優質政績。

    非要不爽的地方,就是對地方上的控製欲了。

    朱大典也不囉嗦,確定陳燮肯出兵之後,他的任務就完成了。至於其他,現在他就算想折騰,也沒那個條件。彈劾有用,陳燮早被砍頭幾百次了。朱大典早看清楚了,陳燮就是擁兵自重。剛才隨便,就是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在東江鎮。看看邸報上,盧象升手裏的官兵才多少?湖廣地方上主客兵力起來才18000。手裏就這點兵力,卻死活不肯用登州營,這個盧建鬥真是夠硬氣的。陳燮跟他不對付,所以不願意去湖廣,駐紮徐州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將來盧建鬥有難,陳燮救不救的問題,那就兩了。不是朱大典該操心的。

    人就是這樣,離開別院的朱大典心裏想著撈錢快,又能掌握地方權力,又不用太操勞,那就最好了。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事情。總的來,在登萊總比在山東要好。山東那些戰兵,真是不知道該怎麽才好了,十半個月才操練一次。

    又一次在年底快來的時候出兵,登州營上下動作很快。這一次陳燮一改上次以騎兵為主的追擊戰術,調集三個甲字營,一個乙字營,騎兵第一營。前麵四個營先走一步,陳燮留在登州處理要務,年底前率騎兵營南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