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鋒

第四十七章 虎爺的麵子(2/3)

    五口大鍋灶台,在山澗前一字兒排開,頭尾足足拉開了百來米長。要命的是,這灶台之間,似乎還有溝渠相連,這......這哪是挖灶台,這分明是挖水塘,開水圳。

    幾個趕馬人馬上就不樂意了,眼下眾人又饑又累,先別說這樣目的何在,光要完成把水圳開成,然後再做上晚飯,隻怕沒扒幾口,就都得天光了。

    幾個趕馬人正猶豫間,李慕英手下的那七八個小夥子,卻二話不說,掄起家夥什就開幹。

    這當兒,暮色愈發濃了。

    李東家笑了笑,對豹子吩咐幾句,豹子匆匆去了,不一會兒,就和大疤劉帶著一大幫人,浩浩蕩蕩地來幫忙。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怕它越難辦。你真要下定決心去做,其實也就那麽回事。現在的馬幫,人多心又齊,勁往一處使。不多時,灶台便大告成功。

    幾個負責做飯的趕馬人將鍋安上,開始燒火做飯。柴火熊熊,炊煙嫋嫋升起,與愈來愈濃重的夜黯攙和在一起,倒讓整個盆地,陡然間變成了個人口稠密、燈火稀疏的村寨。

    李慕英帶著豹子等人,繼續巡視整個宿營地。

    整個盆地,有五條路通往外界,其中西岸占了兩條。一條是通往湯湖圩的大路,約有兩牛寬的樣子,出口在盆地的西北方向,這也是明天馬幫要走的路,明天一早,馬幫將經由這條路去湯湖圩;另一條是崎嶇的羊腸小道,穿行在棘叢蓬蒿中,蜿蜒曲折地通往西邊的深山老林。

    十八排宿營的盆地東岸地區,則有三條路。當然,這其中有兩條路,實際上是一條路:一條羊腸小道伴著山澗貫穿整個盆地,形成了西南-東北兩個方向的出口。

    其中,西南出口通向烏龍峽方向,就是下午時馬幫的來路。

    另外,盆地東麵的崇山峻嶺之中,還有個山坳,那坳口外有一條稍大些的路,曲折盤旋在山嶺間,走那裏可以到達那條著名的馬幫道:狐嶺徑。

    狐嶺徑是羅霄山最繁忙的地下物資運輸線路,沿途盡是深山老林,有密如珠網的岔道分布其間,哪怕是經常走這條路的人,都不能完全搞清那些岔道的來龍去脈。在那條路上,道上的規矩完全取代了道德和法律。

    曾有多個山寨想獨占那裏,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十八排原先也曾統治過那裏一段時間,那是十八排最風光的時候。

    東岸是十八排的營地,夜哨方麵的問題自然由十八排負責。

    不過,出於共同安全的考慮,李慕英還是善意地提醒了癩痢虎一下,讓他加強夜間崗哨,有備無患。

    癩痢虎接受了他的建議,馬上在三個方向都布上了哨衛。尤其是正東麵的大路,不但布有哨點,還安排了個十人小隊紮了個窩棚,直接在山口外住下了。

    而馬幫的西岸營地上,豹子早在兩個路口都安上了哨衛。李慕英又親自在通往湯湖圩方向穀口外,前出三裏、五裏各加了一個前置警戒哨,方才放下心回來。

    待一行人回到營地裏,建立在山澗邊的露天廚房已經飄起米飯和肉的香味,幾個身影圍著灶台正忙碌著。

    澗邊鋪著一塊油布,幾個身影持著小刀,正圍著半爿騾馬在忙碌著—馬隊中最壯的三頭騾子,在傍晚的槍戰中喪生,這直接解決了晚餐的肉食問題。馬幫分到的是謝宇鉦和牛二拿來當掩體的那匹次騾。今晚加餐的半爿,已經剁碎下鍋,現在這半爿還要清洗幹淨,然後分成兩三斤重的小塊並抹上鹽巴,以便明天攜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