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跟著姚師爺的那些年

第448章 人口遷移(1/4)

    四驢子不愧是高考狀元,高中的數學語文玩的很明白,孟彩嬌一放學就來找四驢子補課,眼神中滿是崇拜。

    我們給孟彩嬌補課,吳姐對我們更熱情了,她手很巧,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除了折耳根,其他菜都十分好吃。

    我們年齡不大,四驢子還能帶著孟彩嬌學習,吳姐對我們更信任了,相處兩天後,我決定放風套話。

    我不知道重慶這邊什麽規矩,在我們那,村裏的小賣店就是情報中心,老板娘更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別說人的事了,就算是誰家狗下崽子,不通知一下老板娘,狗崽子都不能落戶。

    那日午後,我和花木蘭悠閑地走進吳姐的超市,說是超市,其實就是東北的小賣店,一個房間裏擺了三個貨架,其中一個還是空的。

    賣的商品也不多,柴米油鹽麵條是主流,還有一些塊八角錢的小零食。

    吳姐坐在門口的竹椅上編帽子,見我們進來,吳姐把針線放到一邊,從一旁拿出兩瓶飲料道:“來,喝點汽水,想吃啥,隨便拿。”

    “吳姐,帽子真漂亮,給彩嬌織的嗎?”

    “不是,有人包的活,提供針,提供線,我們隻管編帽子,一個給六塊錢。”

    “一天能織幾個呀?”

    “四個吧,不忙的時候能織五個。”

    “也行,一天也能賺個二三十。”

    吳姐有些不好意思道:“在家呆著也沒事,閑著也是閑著,織點東西,夠我們娘倆的花銷了,噶。”

    噶是四川方言,可以理解為“是吧”的意思。

    我和吳姐有一搭沒一搭閑聊,想套套近乎,然後再問我想問的問題。

    花木蘭十分看不上我的聊天方式,在她眼裏,我說的都是車軲轆話,也就是廢話,見我沒什麽進展,花木蘭直接道:“吳姐,聽說咱這朱砂比較有名,我想買個朱砂串辟邪,您知道哪有賣的嗎?我怕買到假貨。”

    “這個還不曉得,村裏也沒人帶朱砂首飾。”

    “哎?我在網上看過新聞,巴寡婦清就在重慶,她的家族不是販賣朱砂嗎?”

    “哪個?”

    “巴寡婦清。”

    吳姐搖頭道:“我不認識啊,不知道她在哪賣。”

    花木蘭一臉懵,我咽了一下口水,努力止住笑意。

    我不是在笑吳姐,而是在笑花木蘭,這個小丫頭在別的方麵有腦子,但在曆史方麵,還差點意思。

    現在的四川人和巴寡婦清時期的四川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清末《成都通覽》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不光是成都,整個四川境內的人,往上倒幾百年,也都是外地人。

    四川這地界可以說是多災多難,曆史上一共發生兩次大規模的屠殺慘案。

    第一次是南宋時期,蒙古大軍南下,四處軍民憑借天險抵抗,連蒙古大汗蒙哥都被射殺了,後來托雷率領大軍進入四川,大規模屠殺軍民,千餘萬人銳減至五六十萬。

    第二次是清朝時期。

    這得從明朝開始說起,明朝不是以崇禎帝上吊為終點,清軍入關,崇禎自縊,皇親國戚和大臣們逃亡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隨著戰爭的失利,南明政權的範圍隻剩下雲貴川,此時,四川還有一支起義軍——大西政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