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陰陽

第37章 三山五湖(二)(1/2)

    三山五湖學宮,沒人知道創始人是誰,隻知道這學宮的曆史悠久,差不多是和三皇一個年代的,甚至更早,曆史上鮮有三山五湖學宮的記載那是因為學宮從不參與世俗間的權力鬥爭,一直保持著超然的姿態站在世俗之巔,默默的觀察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在三山五湖學宮中,三山分別代表的是三個學派,也可以是三種類別,三種勢力,蓬萊代表的是畜,也即妖修,那個年代是有妖修一的,妖怪並不可怕,和人沒有任何區別,同樣可以有智慧,可以學習,可以修煉,可以成為大能;瀛洲則代表的是道者,也即現在所謂的修道之人,這一類人的心性比較淡薄,喜歡遠離人世,親近自然,追求的是長生;而方丈代表的則是佛家,普度眾生、大慈大悲、因果循環,這一類人究其一生隻為轉世輪回。

    在三山五湖學宮中,住在哪座山所代表的就是這人所信奉的學派,像鄒易的瀛洲,那便是道者,信奉道家學派,像老子、莊子也都是住在瀛洲道家學派的門人。

    這裏的五湖分別代表的是仁學、義學、禮學、智學和信學,因為這五種精神的延續,在三山五湖學宮中漸漸發展出了五個學堂,凡是拜入到三山五湖學宮的人都會被考察心性,然後分別歸入五個學堂,所謂五湖之內皆兄弟便是由此得來。

    當然這中間也出現過分裂,秦始皇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秦始皇在趙國為人質的時候機緣巧合下拜入了三山五湖學宮,住的正是瀛洲山,喝的是智湖的水,不過後來回到秦國,隨著權力的劇增,漸漸違反了學宮規定,利用學宮的力量一統了六國,到這時三山五湖學宮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不得已將整個學宮由明轉暗,逐漸消失在了世人眼中。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了尋找三山五湖學宮,打探三仙山的消息獲取那傳中的長生不死仙丹,一時間開始大肆批捕文人墨客,甚至於做出了焚書坑儒的駭人舉動,這一切都是為了逼迫學宮現身,但有了前車之鑒,加上看穿了秦始皇的野心,所以至始至終三山五湖學宮都沒有露臉,不得已,秦始皇為了獲取那長生不老的仙藥,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手下前往東方找尋瀛洲山的消息。

    再近一點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中的幾位領袖實際上便是從學宮義學堂中出來的門人,那是的他們已經不能滿足口頭上的表述,希望能夠通過實際行動改善整個社會的生存環境,正因為有了秦始皇的前車之鑒,學宮在得知門人又參與到世俗權力鬥爭中時,第一時間切斷了他們和學宮的所有聯係,所以義和團運動最後隻能以失敗告終。

    曆史上出現過許多類似的事件,隻是世人看到的都是驚才豔絕的偉大人物,偉大的運動,卻不知這背後都有著三山五湖學宮的影子。

    “先生,您這一次來?”衛東林琢磨不透這年輕人的心思,聲打探道。

    就連鄒易都覺得這件事太過巧合,笑解釋道:“來三有樓我還真是想來喝茶的,隻是沒想到能碰上你們爺孫倆,倒是有些緣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