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醫聖

第1054章 唐崢也治不好的病(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岐黃附院的工作人員都是認識唐崢的,見到唐教授帶著這些人進來,立刻就把急診這邊的幾個搶救室給騰了出來。

    與此同時,有一些醫生和護士也都過來了。唐崢也不廢話,直接道:“測血壓、心率、呼吸、脈搏;上氧!馬上進行抽血化驗,初步來看,應該是中毒引起的症狀。”

    完之後,唐崢接著道:“另外,針灸準備。用三號銀針。給患者進行針灸。用兩氣針法。盡量保護住患者的心脈和大腦不受損害。”

    針灸急救,這就是岐黃附院的一個最大特色。岐伯傳承之中的九針手法,唐崢是毫無保留的貢獻出來了。不過,能夠學到得。能夠運用得如此的靈活的。全世界就岐黃附院。

    在眾人的思維之中,在全世界普通民眾的常識之中,針灸也好。中醫也好,那都是一種慢條斯理不溫不火的醫術。

    大多數的電視、電影節目裏麵。都可以看到,隻要到中醫。必然是一個慢條斯理的老先生。即便是中年人。也是不溫不火的樣子,切脈問診什麽的,一番下來之後。摸著胡須考慮半晌,然後才開個方子什麽的。對著患者家屬,先吃幾服藥看看再。

    為何會如此,這也和中醫的教育有莫大的聯係。和西醫不同,學中醫,要是在古代,首先得從學徒做起。先學著辨藥。然後學著炮製藥材。切割藥材。之後,可能會站櫃。所謂站櫃,就是站藥櫃。師父開出藥方來,照方抓藥什麽的。這過程之中,需要通讀背誦本草、藥經什麽的。要了解藥材的性質,是解表藥材還是祛風藥材。

    把藥材熟悉了還不夠,接下來就是湯頭歌訣了。俗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事實上,中醫也是如此。各類藥方背下來之後。就是臨床實習了。

    基本上,這一個過程下來,要是按照古代的中醫教育方式。從8歲開始學,沒有十幾年二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

    等到這些學完了,就已經是二十好幾了。可還是沒有一點經驗啊。還得跟著師父再打磨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這才能夠有單獨坐堂的能力。

    所以,在古代一般中醫,就沒有年輕人。都是中年人乃至老年人。

    所以,在現在的觀念來看,中醫那就是一種慢性的治療方式。在中西醫的爭鬥激烈的時候,常有人,包括普通老百姓都是這麽一個概念。疑難雜症找中醫,感冒發燒找西醫。都西醫見效快,中醫見效慢。

    事實上,真正的上古中醫絕不是如此。就躺著這一手來,即便是現代中醫裏麵都不少見。中醫急救,是有他的獨到之處的。隻不過,唐崢發揚得更為透徹而已。

    岐黃附院的醫生。針灸術那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這些工作,就如同是家常便飯一樣的熟練。

    在唐崢的指揮之下,這些個病人,都開始治療起來。如此有條不紊的局麵。頓時也讓歐陽瑾瑜也安心下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