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不易(1/3)

    黑雲壓城城欲摧,用這句話來形容滿清集團此時的形勢是非常恰當的。…≦說,

    錦州大敗,門戶洞開。不僅沈陽要麵臨威脅,蓋州的清軍集團也處於危險的境地。

    而另一個敵人,叛清的蒙古察哈爾等部所組成的聯軍也聲勢日漲,兵進檉木牧場(現彰武縣),與附清的蒙古諸部聯軍再次展開廝殺。作為附清聯軍的主力,科爾沁左翼旗、土默特部本已損失慘重,抵擋不住布爾尼所率部隊的猛攻,而翁牛特、巴林、紮魯特諸旗早已動搖,見敗勢已定,立刻先行逃離,使科爾沁左翼旗、土默特部幾近全軍覆沒。

    隨後,翁牛特、巴林、紮魯特諸旗派出使者,表示將臣服、聽命於布爾尼,亦將派兵加入反清聯軍。布爾尼欣然允諾,麾下又多了數千蒙古勇士,其膽氣愈壯,在檉木牧場頓兵休整,叫囂要洗雪先祖之恥,繼續東進,殺進沈陽搶回傳國玉璽。

    麵對明軍沿盤山、台安、遼中一線的推進,清廷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錦州清軍雖未被全殲,但突圍路線是義州、黑山、新民屯,殘兵敗將,即便搶在明軍之前進行阻擊,也很難抵擋明軍的鋒銳。

    而蓋州的清軍集團即便能順利脫離戰場,也勢必遭到當麵明軍的逼壓,或許能勉強守住鞍山、遼陽,但卻不可能再分兵阻擊另一路明軍,側翼的威脅也就無法解除。

    沈陽的防守兵力不過五千,從沈陽到錦州、蓋州的駐防兵力也極為空虛,滿清除了舉族動員,已經湊不出抵擋明軍的軍隊。老、幼男丁,再加上壯婦,真的就能扭轉戰局。阻擋住明軍前進的步伐嗎?

    顯然,這個局麵對滿清來並不陌生。去年明軍逼進北京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狀況,是死守,還是退縮,也的確難以選擇。但滿清既有退回建州的打算。雖然爭論在所難免,可退縮依然是要采取的策略。

    現在的關鍵是把蓋州的部隊盡量多地撤回來,那將是滿清賴以支撐,並與明廷周旋的武裝力量。如果損失太大,退縮回建州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即便是打著收縮回建州,拉長明軍補給線,隱忍待機的打算,也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為保證不是。

    為了接應蓋州部隊撤退,清軍從沈陽出動了最大的兵力。五千人馬作為策應,南下遼陽、鞍山,確保蓋州部隊的後路安全。至於沿遼河而上的明軍,估算是路程和明軍行進的速度,清廷認為尚不是最急迫的,隻能寄希望於錦州的殘軍能快些趕回來了。

    撤退,盡可能安全地撤退,一下子便成了蓋州清軍集團的首要任務。也成了考驗卓布泰能力的最大挑戰。很簡單,如何在敵前撤退。不致變成敗退或潰退,這曆來便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而當麵的明軍顯然也得到了錦州方麵的情報,立時展開了牽製攻擊,要拖住清軍,使其難以組織有序的退卻。

    在軍力已經發生傾斜改變的情況下,明軍一發力。立時便使清軍感到吃力,防線上警訊不斷,兵力上捉襟見肘,陷入了苦苦支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