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四十一章 敗局已定(1/2)

    金銀財寶,固然令人趨之若騖,固然可以作為錢財去辦很多事情,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頂點說,..比如在沙漠中跋涉,焦渴難耐的時候,你是希望有一壺水傍身,還是背著閃閃發光的鑽石瑪瑙?

    蒙古人也好,滿人也罷,是草原,還是遼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糧食物資的匱乏。所以,他們要劫掠,要市易,以得到包括糧食在內的生活必需品。

    而曆史上,遼東之地金銀多、糧食少的時候是相當多的,特別是得不到中原物資的供應時,就曾爆發過大規模的饑荒。但很快就因為袁崇煥愚蠢的以糧資寇,以及大量賣國奸商的唯利是圖所緩解。

    退到關外的滿清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隻顧在中原享福,遼東幾近荒蕪,而明軍又沒有給他們調整休養的時間。搶掠而來的物品中,金銀財寶倒是不少,可糧食卻不是很多。

    如果是明廷,自然可以拿著錢財去海外購買,而滿清,守著金銀財寶卻隻能看著,吃不能吃,穿不能穿,想花也沒地方花,形同廢物。不對,不是廢物,他們還可以拿這些錢財與蒙古諸部換取物資,或者進行收買。但蒙古諸部也不富裕呀,明廷的市易限製很嚴,即便是對察哈爾部這樣的盟友也不是敞開買賣,更不用他們這些離得既遠,態度又不明確的部族了。

    明廷的原則也很簡單,想市易就去打韃虜,二十顆真夷人頭換一張交易證明,可以進行一個批次的市易,而供應的茶、棉、糧、鐵器、瓷器等物資都有固定的數量,要的價錢也很公道。

    而對還在幫著滿清的蒙古部落。比如科爾沁等部,明廷同樣也有賞格。五十顆人頭一張證明,或是二十個活的俘虜。

    滿清的頹勢難挽,明廷的支助和市易誘惑,使以察哈爾部為首的叛清武裝越來越壯大。他們或許還有些畏懼滿清的八旗騎兵,但對附清的科爾沁、土默特部卻是趁勝追擊。

    雖然在表麵上是明軍的盟友。但布爾尼卻有著自己的雄心壯誌,也不會完全聽命於明廷。在義州完成突破後,他算是虛應了明廷的要求,卻不肯再向錦州方向推進。

    稍事休整後,布爾尼率領諸部聯軍,撲向檉木牧場(現彰武縣),攻擊科爾沁和土默特部的殘軍,繼續完成自己統一蒙古的大業。同時,布爾尼還玩了個花招兒。派出秘使前往沈陽,想趁著滿清正困窘之時,談條件索回傳國玉璽。

    …………

    錦州方麵的是突如其來的,雖然還在激戰,但結果如何似乎已經可以確定了。

    明軍的穿插部隊沿著大淩河輕裝疾進,幾乎與錦州清軍派出的援兵同時趕到了大淩河城下。隻可惜錦州清軍主力被牽製吸引,緊急抽調的第一批援兵數量不多,大淩河城在曆史上又是幾拆幾建。已經殘破。

    三四千清軍抵擋不住具有絕對優勢的明軍的猛攻,敗退下來。一部分逃回錦州。一部分經黑山、廣寧向沈陽逃竄。而明軍占領大淩河城後,立刻挖掘壕溝,並利用城池的殘磚條石修築工事,徹底封閉了錦州清軍逃往沈陽的退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