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二百六十五章 兵至南京(1/4)

    在圍困南昌的同時,明軍派出魏君重所部,由南昌北上,攻取九江,截斷武昌至南昌的增援之路。魏君重名義上是率領的滅朔軍的一個師,其實他這個師屢經戰鬥,已經擴充至近三萬餘人。朱永興的意思很明顯,魏君重所部是早晚要獨成一軍的。他的這個想法也早通報了魏王馬寶,讓馬寶再從閩省和贛省百姓中招募一師,補足滅朔軍的差額。

    若論明清兩國的地域,明朝還是處於劣勢;但要論動員能力,以及民眾參與支堅的熱情,清朝則是遠遠不及。湖廣士紳捐輸的糧食,光複區百姓的踴躍支前,使明軍的後勤壓力大為減輕,且士氣高漲。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公元166年十二月二十一,在沿途民眾的傾力相助下,三十餘門重炮運抵南昌城下;十二月二十二,坑道施工業已完成,開始填裝火藥。

    十二月二十三日淩晨,南昌西城牆在兩聲轟然巨響中垮塌,嚴陣以待的明軍立刻呐喊衝鋒,從兩個缺口處蜂擁入城。激戰至下午三時許,南昌城內的清軍被全部肅清,都統穆占被擊斃,所帶滿蒙兵將被盡數斬殺。

    十二月二十四日,朱永興在南昌城內接到了魏君重的急報,九江已下。至此,武昌的上遊、下遊皆被明軍所控,基本上失去了重地的意義。

    而明軍繞過武昌的戰略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沿江東進便是南直隸的上遊咽喉——安慶,隻需拿下安慶,便可控製長江及準河,是以取南京必先得安慶。

    當年鄭成功由長江入攻南京,主力攻下鎮江後屯於南京城下,以張煌言率偏師往攻安慶。張煌言船不足百,兵隻兩千,除了收複安慶之外,周圍四府十餘縣亦盡落入他手,一時間局麵大好,隻可惜鄭軍主力一敗,安慶等地亦不可守,也隻得急忙後撤,將這些府縣歸還於清兵之手。

    一道道諭令從南昌飛出,快馬加鞭送往各處。各部明軍紛紛而動,大決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十二月二十六,經過兩日休整的蕩朔、殄朔兩軍由南昌出發,走九江,東進下遊的重鎮安慶。

    十二月二十七,魏君重率部由九江西進,兵逼武昌;同時,嶽州的征朔軍,荊州新成的討朔軍,以及長江水師,一並向武昌壓去,合擊已被孤立的這一清軍集團。

    十二月二十九,閩省滅朔軍兵出分水關,由蒼南、平陽、瑞安直取溫州;靖海侯鄧耀率分艦隊開至溫州外海,並於溫州以北的樂清佯攻登陸,予以配合。

    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公元166年一月二日,鎮海伯楊彥迪、建平伯鄭纘緒率兩千餘艘戰船由崇明出動,直入長江。在南通江麵,破朔軍借船南渡長江,水陸大軍直指清軍第一道江防——江陰。

    一月五日,明軍進至江陰,清朝文武官員憑城扼守。明軍水師先破江上工事,然後駛近城池予以炮轟,破朔軍趁勢猛攻,江陰縣,一日而下;八日,明軍進抵瓜州,陣斬清遊擊一名,敗敵滿漢兵馬數千,炸斷攔江鐵索,摧毀鎖江防線“滾江龍”,焚毀清軍江上浮營(又稱木城)三座,使清方苦心經營的江防工事全部瓦解。同一,明軍攻克瓜州,清操江巡撫投降。

    一月六日,西路明軍一改幾日來不急不緩的推進速度,晝夜倍道,兼程而進,直逼安慶。而作為奇兵突出的一部明軍騎兵,事先化裝成清兵模樣,由高得捷率領,先於大軍詐開城門,安慶清軍驚慌失措,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數千之眾竟出東門倉惶而逃,安慶乃下。

    一月十日,西路明軍正繼續東進,已有蕪湖等地官紳派人送來密信,通報納降歸附的消息;明軍以不足一千的騎兵先行,於一月九日收複蕪湖;一月十日,長江水師一部衝破武昌江麵,前來會合,並通報武昌正被三路明軍圍攻,城內清軍有棄城北竄的跡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