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五十七章 豁賤為良,成親納妃(1/4)

    既然滿洲將領弱智於此,朱永興就不吝於再澆上桶油,使滇省烽火燒得更猛烈。時機呀,既然被送到了手中,就不能放過。難道就幹等著清軍做好準備,再苦苦防禦嗎?難道置民眾和土司的求助不理,令人寒心嗎?

    沒錯,明軍在元江大勝到現在,無論是物資屯集,還是士兵訓練,都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但清軍又何嚐不是如此?貴州清軍抵達昆明,總要十半月的時間,籌措糧餉,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而明軍展開攻勢,卻能得到被壓榨、剝削得“苦不堪命”的土司和百姓的支持。

    決心已下,朱永興拿起紙筆,給滇西戰區和滇南戰區指揮部各寫書信,通報了大概的作戰計劃,要他們相機配合。接著,他又給一直屯駐在紅河沿岸,準備增援滇省的明軍下達了命令,即刻拔營起寨,沿河而上,進入滇省,向廣南府集結。

    命令一一下達,朱永興有些猶豫起來。思索了半,他還是決定坐鎮安南,為大軍搞好後勤工作。畢竟自己是一個人,不可能每次都親臨戰陣。再,除了戰略眼光,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那些久經戰陣的明軍將領也未必就比自己差。以後格局大了,自己更不可能四處奔走,每戰必至。

    而且,廣南戰事的難度不大,安南明軍入滇後,與原在廣南的慶陽王劉震、魯國公祁三升、宜川伯高啟隆所部匯合,明軍的兵力將有萬人,已經大大超過了廣南的清軍。兵力優勢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廣南壯族儂氏土司在滿洲兵將的勒逼壓榨下,終於表明了立場,秘密派人前來聯絡。願輸兵助餉,重回大明治下。

    廣南儂氏土司世襲二十八代近七百年之久,掌管著東至廣西西林縣境三百裏,南至廣西安土州三百裏,西至廣西直隸州五槽界二百七十裏,北至羅平界三百裏的廣大地區。儂氏土官有完整施政章程。置堂設監,劃放莊田,並指揮著世襲常備軍隊,對轄區實行封建領主統治。

    據儂土司家譜記載,“十四世祖儂應祖襲授同知職,崇禎十一年調征鳳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叛,命儂鵬征有功;康熙二十年土官儂鵬率師追擒吳三桂大將夏國相於西板橋;二十世祖儂茂先188-1885年奉調赴越南,在中法戰爭中有功。賞戴花翎加四品銜”。由此可見,儂氏土司對“抵掌疆場、奔走禦侮”是起過一定的曆史作用的,而且頗具實力。

    “……授儂鵬知府職,加三品服,夫人為三品淑人……”朱永興仔細讀了書記官寫好的諭令,稍有些不甘地蓋上大印。依照往例,也就是對儂氏土府隻派員督察,另有駐地。並不相幹。為了爭取滇省最大的壯族土司,朱永興也隻能暫時優渥。不僅加官授銜,還盡量不觸動儂氏土府的利益。

    雖然不能馬上對土司製度有所改變,但此次征戰能得儂氏相助,在錢糧上卻可以大為節省。而且,明軍也向廣西伸出了半條腿,借助儂氏在壯族中的影響力。也能得到很多的便利。

    毀漢家江山的漢人也,中興大明卻要靠其他民族,起碼目前是這個樣子。對此,朱永興感到無奈,又感慨萬千。這真是一個複雜到極點的問題。每思到此,便令人既憤慨,又悲哀。

    煩心的事情不要老去想,越想越糾結,這是朱永興的自我排解之道。而且,好消息總是有的,令人振奮。

    對安南鄭氏施加壓力的不僅是馬寶所率的大軍,安南都統使司府也有動作。一群都統使在明軍的支持下,以猛山克族、刀氏、那氏、龍氏、左氏、猛猛族最為積極,聯合出兵數千,奪取了山蘿、巴馬、奠邊府;而駐防安南的明軍也作出聚兵安沛的佯動,威脅升龍的北麵屏障越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