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三十一章 段氏遺族(1/3)

    “難道,難道姐且對沐家便全無怨恨了?”年輕人囁嚅了一句,又低下了頭。

    “沐家在雲南搜刮百姓,對此我也有氣。可冷靜想來,十二代黔國公也有好有壞,有人作惡,有人也做了利國利民的好事。現在呢,沐波已經遠在緬甸,再不複舊日風光。我的傻弟弟,你想什麽時候去緬甸殺他呢?”話音一落,話者便發出銀鈴般的笑聲,年輕人被這打趣弄得臉色飛紅,頭扭來扭去,就是不抬起來。

    段婉兒走上兩步,把手放在弟弟肩上,語重心長地道:“再咱們段家,有人我是公主,我不反駁,也不當回兒事。你呢,你是段家王室正傳,你想沒想過要當雲南王?”

    “開茶鋪的當什麽王?”年輕人把頭歪到一邊,沒好氣地道:“我就是想替祖先爭氣,才讀書練武。”

    “替祖先爭氣,還要讓咱們白人揚眉吐氣。”段婉兒眼睛發亮,聲音也高了起來,“漢人貴,白人賤。為何如此?因白人無官家名義,因白人萎縮流離。憑什麽他族有聚居之地,我白人卻要冒籍四散。”

    所謂的白人,就是現在的白族。白族先民,兩漢史籍稱為昆(彌)明;三國兩晉時稱叟、爨;唐宋時稱河蠻、下方夷;元明時稱為僰人、白人;明清以後稱民家。

    唐朝時,南詔崛起,作為一個政治強力將泛洱海地域早期白族的各個不同部落融合到一起。大家在統一政權下的南詔國內自由往來,逐漸消除了部落之間文化和方言的差異。南詔之後,大理國成立。後來,元朝蒙古人征服大理國,鑒於白族的巨大影響力,蒙古人繼續任用段氏王族治理雲南,即段總管時代。

    兩百多年前,明朝大軍征伐雲南,攻滅大理,屠殺白族貴族。僥幸活下來的白人貴族東躲**,改名換姓,苟延殘喘。為了躲過迫害,很多白人冒籍自稱為漢人之後。

    後來,朝廷對白人的禁錮和壓迫開始鬆楹,但“漢人貴、白人賤”的意識卻已深植人心。自尊的白人內心不承認這種貴賤之分,便發明了“民家人”這個稱呼,用於與外族的交往,內部則還以“白子白女”自稱。意思是指:民家人是白人,官家人為漢人,隻有官民之別,並無貴賤之分。正因為沐家始祖沐英征伐雲南時殺戮白人甚多,所以白人對沐家多懷有仇怨。

    經過了百年來明朝對白民族的民族同化,以及種族上的稀釋政策。白民族減員嚴重,日益分散,現以大理和洱海地區為多,人數上則淪為真正的少數民族。但白人的文化基礎比較紮實,很容易在新秩序下廣泛參與漢族主導的社會生活,比如考科舉、做官,其中尤以段、高、楊、趙、李幾家原大理貴族的後裔居多。

    “今岷殿下在此,且有中興複明之誌,若我族能助其一臂之力,他豈吝於區區他國之地?”段婉兒越越振奮,伸手一拍弟弟的肩膀,道:“待我去收拾一下,這便去拜見殿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